|
|
|
|
|
|
|
|
|
|
|
 
首页 > 时政新闻 > “国际大都市热”应该降降温 城市发展要首重民生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国际大都市热”应该降降温 城市发展要首重民生
【字体: 】 发布时间:2011/2/16 8:48:1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核心提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步伐大大加快。为吸引外国人士前来旅游、投资而建设“大城市”,愿景可以理解。然而,由于这一宏伟的规划颇具“为发展而发展”、“为国际化而发展”的色彩,规划中又较少涉及民生福祉,公布后引来一片质疑。探究原因,与贪大求洋、政绩情结、地方利益不无关系。遏制这种势头,还得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弘扬正确的政绩观;还需主管部门在审批规划时,多掂掂民生账。让老百姓高兴,比缝制一件光鲜的“国际化”外衣,更有意义。

    我国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

    我国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城市化进程中的跃进化现象,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土地的城市化快于人口的城市化,二是经营城市的冲动超越经济发展规律。

    目前,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偿还地方债务的风险在积聚,一旦土地出让金大幅下降,地方债务很难偿付。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近日披露,通过审计调查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截至2009年底,这些地方的政府性债务余额高达2.79万亿元。城市化追求超过现实需要,城市化就失去了其本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就可能变形或者变异成过度的城市化。 >>>详细 

    中国183城市欲建国际大都市 名人故里争夺成风

在现代化、国际化道路上,中国城市有着史无前例的热情与气势,却其中也难免有因急于前行而顾此失彼者。争夺“故里”,为发展经济;雷人口号,为一举成名;“低三下四”,为招商引资??回首十年,一波波造城潮风起云涌,圈地规划不厌其宏大、地标建设不厌其豪华,一番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之后,有时却陷入形象上不叫好、经济上不叫座的尴尬。 >>>详细

 “国际化”城市多掂掂民生账

    没有国计民生何来国际大都市

    国际化大都市,确实是一个诱人的蓝图,但实现这个目标,只能量力而行,决再不能搞什么跨越式发展,不把国计民生先搞上去,楼堂馆所再怎么富丽堂皇,不管是“大伦敦”还是“大巴黎”,最终既不是伦敦也不是巴黎,只能是国际化大都市的躯壳,对民众来说不仅是中看不中用的空中楼阁,相反还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省省吧,还是先把民生问题解决好才是正道。 >>>详细

    国际大都市背后是“政绩牛皮”

众所周知,我国城市总数约667个,如果有183个城市将发展目标定位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不久的将来,一个省将平均拥有国际化大都市五至六个,用城市遍地国际化形容一点也不夸张。这种可能性存在吗?一些刚刚被批准为地级市的城市,人口不过七八十万,人均收入不过千余元,既没什么国际化金融平台,也没什么国际化贸易条件,更无雄厚经济实力,就想“打肿脸充胖子”建国际化大都市。稍稍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提出这样的发展目标的地方官员有些发烧了。 >>>详细

    “国际化”城市多掂掂民生账 

为吸引外国人士前来旅游、投资而建设“大城市”,愿景可以理解。然而,由于这一宏伟的规划颇具“为发展而发展”、“为国际化而发展”的色彩,规划中又较少涉及民生福祉,公布后引来一片质疑。 >>>详细

    中国有183个城市在争建“国际大都市”?

    如果183个城市争相打着“国际大都市”的旗号大兴土木,虽然看上去“很美”,然而实际上必然导致城市脆弱资源的过度开发、城郊用地的杂乱无章、基础设施的盲目布局,最终使得“国际大都市”规划沦为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详细

    地方政府为何迷信国际大都市?

必须指出,国际化大都市并不是几年“大跃进”就能一蹴而就的。但错误的“政绩观”却给了建国际化大都市这一浮躁行径以大行其道的充分理由。或许在这里需要检讨的不是那些要搞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和其政府领导人,而是不尽合理的政绩考核制度。不少地方都是国际大都市定位虚幻,导向不明。 >>>详细

    183个城市欲建国际大都市说明了什么

    大胆地憧憬未来本是件好事,但一定要切合实际,有的放矢,否则,不但会被人耻笑为痴人说梦,还会给社会财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笔者看来,当前众城市一哄而起争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恰恰集中地暴露了多年来某些地方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大跃进”、“浮夸风”、“政绩工程”及不负责任和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的病症仍在蔓延。 >>>详细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