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退城进园”重槌擂响鼓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退城进园”重槌擂响鼓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9/25 0:54:0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退城进园”重槌擂响鼓
 市政府实施城区工业企业进园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百亿煤机装备制造基地吹响集结号     
凯盛重工打造老企业“蝶变”新平台     

  在第17届中国豆腐文化节隆重启幕之日,淮南市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这桩要事迈出了关键性一步——9月15日,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开双臂,迎来了重要的新成员,凯盛重工煤机装备制造基地奠基了!
  开心的笑脸,震天的礼乐,攒动的人群,映衬着喧闹的施工现场。记者在采访时获悉,凯盛重工是市政府实施退城进园三年规划第一年中的重要企业。这一刻,神圣、隆重的凯盛重工装备制造基地奠基仪式,标志着我市退城进园过程赢得重要进展。
  “退城进园”,吹响了市区工业老企业入园的集结号。
  这一步,彰显的现实意义在于:实施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是市委、市政府建设“两型城市”、实施“一主两翼”发展战略所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市城市化、工业化步入到关键阶段时的必然之路,任务繁重,目标艰巨。
  这一步,迈出了超手寻常的一大步。去年11月初,市政府出台了市区老企业“退城进园”实施意见。随后,市政府组建了专门工作班子,深入企业摸排调研,实施分类指导,制定政策,编制了专项规划,不失时机拟出了今年任务、目标倒排时间进度表,集中精力强力推进。各相关部门向一大批市区老企业负责人宣传市政府优惠政策,宣传开发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开发区领导还亲自登门拜访,一一倾诉诚意。一大批市区老企业表达了努力争取进入开发区的强烈意愿。而作为规模较大的市区老企业——凯盛重工,则成为“退城进园”第一年的先行者。
  这一步,对凯盛重工同样具有快步发展的战略意义。去年12月21日,在备受瞩目的安徽省与央企调整结构合作发展会议上,市政府与凯盛重工的控股方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就凯盛重工退城进园项目达成合作协议。作为淮南市与央企对接项目,市委、市政府与中建材集团就支持凯盛重工的发展达成共识。
  强强联合,各方共赢。刚刚开始耸起的凯盛重工的“新家”,总投资20亿元,占地面积800亩,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占地400亩,投资5亿元,建成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无论投资规模,还是占地面积,目前在开发区内都是首屈一指的。
  “退城进园”,吹响了淮南煤机装备制造企业的“集结号”。
  活力迸发的开发区,正在构筑更加厚实、广大的平台。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努力争创国家级开发区。而国家级开发区必须具有领先的优势产业。目前,这片沃土已拥有长壁煤机、比塞洛斯煤机、德普胶带、赫尔科矿业制冷等国内外知名的煤机装备制造企业。今天,实力雄厚、技术一流的凯盛重工入驻园区,壮大了煤机装备制造企业的队伍,为打造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形成完整的煤机产业链,更是加大了保障系数。一个强劲的声音,正在园区内外传递:到“十二五”末,开发区完全可以崛起一个销售收入达到百亿的煤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开发区东南,朝阳东路一侧,是凯盛重工刚刚启动搭建的“新巢”。战略区位优势明显。宏伟的规划图,标出了4个联合厂房,以及再制造车间、综合库房、动力站房等,引起了人们关注的目光。据了解,建筑物占地面积15099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6849平方米。
  “这是历史性的机遇啊!我们将牢牢把握这个机遇。”凯盛重工干群如是说。这家公司的前身是淮南煤矿机械厂,建厂的历史追溯到1931年,上世纪50年代初落户于本市蔡家岗,一直为共和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执著奉献,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司自2007年加盟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以来,连续三年实现盈利并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其主导产品掘进机的生产已实现系列化,荣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按照规划,凯盛重工三到五年之内将被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煤矿、建材、矿山机械设备制造基地。
  东迁入园,对凯盛重工来说,正在逐步实现一个梦想。而这个共同的梦想,正向四下里延伸,将点亮更多的市区老企业的入园大道。


(记者 胡金陵)

(责编: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