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明办发出倡议,呼吁市民倡行时代新公德
公德话题,老生常谈。讲公德光就是不闯红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公德就是“五讲四美三热爱”?不止这些!上网讲“网德”,打手机讲“机德”,开车讲“车德”……这些也是公德!
9月20日是我国第八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市精神文明办公室发出“倡行时代新公德”倡议,呼吁淮南人争当新时代的好公民,自觉践行网德、车德等新公德。
不讲“新公德”成社会新问题
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随着汽车时代的渐近,随着手提电话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时尚。然而与这些“时尚用品”相伴而生的还有各种新烦恼、新问题——
每个人都喜欢手机,但每个人都憎恶垃圾短信;在安静的会场,在优雅的音乐厅,总有不合时宜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
在虚拟的网络社会,形形色色不讲“网德”的现象更加令人烦心:网络病毒直如洪水猛兽,垃圾邮件像无孔不入的牛皮癣,论坛上总有一些出言不逊的讨厌鬼,QQ上隔三岔五就有不速之客行骚扰之事……
“车德”问题也日益突出——车龙中不守规则乱“尖队”的“霸王车”,小区里头旁若无人按喇叭的“无礼车”,人行路上肆无忌惮占道停放的“缺德车”……
还有“游德”:出门旅游不遵守景区管理规章,逃门票、抢车位、乱“题字”……
还有“狗德”:养宠物不知管教,狗吠声半夜扰邻,放任宠物在公共场所便溺……
公德内涵在不断与时俱进
“网德、车德、机德等系列新公德问题的出现,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当前精神文明工作突出要抓的问题。”市精神文明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说。
市精神文明办公室负责人认为,公德的内涵一直在“与时俱进”。回顾淮南历年来倡行过的公德口号、规范和准则,大约经历了三次演进:
一是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提出的公德标准是“五讲四美”,这一公德口号显然比较注重人的“外在”的东西。人们践行“五讲四美”,通常是在每年的“文明礼貌服务月”里搞搞大扫除、学学雷锋。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淮南开始在公德领域强调人的道德修养等更多具体的、“内在”的东西。这一阶段提出的公德准则或规范有“社会公德歌”、“家庭美德谣”,还有“十六字新风尚”——团结友善、诚实礼貌、卫生美化、遵纪守法,这说明当时整个社会对道德建设非常需要。
本世纪初,公德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例如前几年提出的“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口号,适应了公民社会的要求,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提倡诚信和向善,注重人际和谐。
“这三个阶段的公德准则,内容逐步深化和具体化,越来越富有时代气息,这与淮南经济社会的发展的轨迹是相一致的。提倡讲网德、讲车德等时代新公德,定义未必严格,但倡议却是清晰可感。同样是一种与时俱进,是公德准则的进一步具体化,与每一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市文明办负责人说。
社会公德是我们城市的灵魂
新时代需要新公民,新公民必须践行“新公德”!“新公德”话题也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了市民的思考和热议。
在市网宣办、市信息办举办的“市民心声”网民热议《社会公德与城市管理“问计于民”专题》中,广大网民纷纷就我市“社会公德”相关话题畅所欲言,提出大量意见和建议。
对于“网德”,网民十全九美说:“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网络,上网之人要有‘网德’。网络上,有争论,实属正常。网友之间发生言语的冲突迸发出一系列的‘火花’,这毫不奇怪。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有人喜欢出粗口,有人会恶语相加,甚至谩骂侮辱他人人格,还有的无事生非,胡说八道。这些现象是无德的。网上只有一种声音,那是不可能的。不同观点的争论,不同世界观的碰撞可以有多种形式的。晓之以理也好,针锋相对也罢,置之不理也对,不管用什么样的语言,都应该渗透着文明和礼貌。”
(记者 张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