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碳”路先锋调研团在古井贡酒团队的协助保障下,深入我市重点能源企业,开展为期三天的“双碳”目标实践探索。
在7月7日至9日这三天内,团队先后走访淮南皖能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张集煤矿、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田集电厂及潘集选煤厂,通过实地考察、问答互动、调查问卷等形式,深入了解企业在“双碳”目标下的技术革新与实践探索。
在淮南皖能环保电力有限公司的卸料大厅内,队员们目睹机械抓斗正将大约5吨的垃圾投入焚烧炉。“收集的垃圾不能立即进行焚烧处理,需要进行预处理,发酵达到垃圾焚烧的热值后才能进入焚烧炉。”随行工作人员补充道,虽然垃圾焚烧发电效率有限,但其在减少土地占用、促进循环经济方面有独特优势。
在张集煤矿巷道深处,两项颠覆性技术正在重构传统矿山的基因——矿井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程和跨临界二氧化碳井下制冷与地面热能利用工程。调研团了解到,这两项工程完工后,将实现矿井水资源化处理和二氧化碳循环利用,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数万吨。
在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队员们了解到“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模式正为化工行业的低碳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金宏公司的提纯塔内,管道回收工业二氧化碳废气,经提纯后产出工业级和食品级二氧化碳产品;而普碳公司则以这些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高性能的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实现了从“废气”到“新材料”的华丽转身。
在田集电厂,通过与企业负责人的交流谈话,队员们了解到该电厂通过“煤电一体化”经营模式和超临界技术的应用,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实现了污染物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的优异成绩。
在潘集选煤厂,队员们现场察看了具备分选功能的精煤振动筛、中煤振动筛,用于污水再利用的浓缩机、压滤机,以及衔接各环节的内部运输通道和外部外运系统等。直观的见闻让团队真切感受到潘集选煤厂在智能化与环保化方面的显著成效,体会到了“少人则安,无人则安”“工位代替岗位”等创新理念。
与此同时,古井贡酒团队深入了解了这些优秀企业低碳转型案例后,将借鉴这些经验,推广在酿造环节节能技术,并探索可再生能源应用。该团队认识到低碳转型不仅是环保要求,更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未来将持续优化绿色生产体系,为安徽省“双碳”目标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据了解,实地调研结束后,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碳”路先锋调研团队将通过“易拉宝+短视频+新闻稿”三位一体宣传体系,把低碳发展理念具象化呈现,推动碳减排工作的实际效果与社会影响力的双重提升。
(记者 李严 通讯员 陈义龙 徐雅馨 谢梦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