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盈门!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又有一员干将落户。省级煤机装备制造基地有望上规模、上水平——长壁煤机昂然入园显生机
新厂区,马达轰鸣,机床开动,一片沸腾。刚刚入驻开发区的长壁煤机人,马不停蹄,创造着企业发展的新契机。
目前,淮南正在放飞“百亿煤机”的梦想,而促进省级煤机装备制造基地上规模、上水平;长壁煤机则担当了一个重要角色。请看,年初我市“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就两度提到了“长壁煤机”。长壁煤机不辱使命,喜栖“新巢”,是本市工业领域里的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
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振兴南路19号,是IMM国际煤机集团的独资子公司——淮南长壁煤机公司的“新家”。从去年8月14日开工建设新厂,到今年6月启动搬迁,再到8月底乔迁完毕,长壁人创造了“长壁速度”。这家始建于1958年的淮南老企业,成功完成了第一次“大搬家”。
一期投资2.2亿元,总占地269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打造出了一个新模样。
长壁人豪情满怀地认为,新厂区的落成搬迁,“是企业发展的新纪元,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新起点”。
据了解,长壁煤机计划搬迁磨合期过后,迅速达到年销售收入5亿元,争取3年时间成为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这家公司的执行董事长徐奕说,“作为安徽煤机装备制造基地的一员,我们首先对实现‘百亿煤机’的梦想充满信心。两到三年内,我们还会启动二期工程”。
屹立在新厂区的第一、第二联合厂房,连成一片,高大壮观,颇有气势。95%的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投入生产运行之中。刚进新厂区没多久的员工,各忙各的活儿,井然有序。
宽敞的车间里,摆放着一台台新设备。据说,这回乔迁新添了一大批新型设备,其中3台数控机床,均是400万元以上。另外,对于老设备也进行了全面维修,其中大修的6台、项修的14台。
大搬家,难度大。仅仅搬迁的上规模的新旧设备,就有167台,重的上百吨,少一颗螺丝钉都安不上。6月至8月,正是集中交货期,手中订单多,任务重,更不能停下生产忙搬家。长壁人年初就提前拟好了搬迁计划,细化时定到了每天每件上。6月2日开始时,首先安装新设备和半闲置的设备。大家克服天气炎热、工作现场没有降温设施等困难,加班加点,加快了安装节奏。公司设备搬迁项目负责人冯刚感慨而言:“整个搬迁安装过程,太艰苦了!但是,没发生任何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和设备损坏事故。”
边搬家,边生产。这么大的搬家,肯定会对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于是,企业采取新老厂区同步生产的应对之策。不少部件的加工过程,常常周转两遍之后才能最终完成。
跻身中国煤机制造企业50强之列的长壁煤机,现已拥有12项国家专利。今年2月10日,国际煤机集团在香港成功上市,给“三机一架”战略的重要支撑长壁公司的大规模、超常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血液。3月22日,该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取得刨煤机安标证。在2月18日举行的全市工业大会上,长壁煤机荣获淮南市“突出贡献奖”称号。
欣逢乔迁大喜的这家企业,更加关注企业的宝贵财富——“人”。据介绍,企业正在摸底,准备提高员工的薪酬,这将是送给入驻新家的员工的一份红包。同时,已从7月起增发员工交通补贴费、伙食补贴费。新建的可供500人就餐的员工食堂,也将于近期提供服务。另外,公司还积极倡导企业文化的“软实力”和“潜作用”,每年组织全员旅游,选拔优秀员工到北京、佳木斯、南京等地培训学习。为了密切公司领导和广大员工的联系,广开言路,该企业每月10日还设立公司领导接待日。
新厂区,焕发新生机。记者现场目睹到了淮南新兴支柱企业昂然崛起的一幕:弧光闪,焊花飞,数控机床隆隆作响,天车来回行动响声一片……
(记者 胡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