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牵挂与关怀同在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牵挂与关怀同在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8/16 0:23:3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南社会各界昨日开展多种悼念活动,为灾区同胞祈福

      昨日上午,天气阴沉,雨点断断续续,冷风阵阵,似乎也在为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中逝去的同胞表示哀悼。

      8月8日凌晨,一场持续了40多分钟的“瞬间性强暴雨”,让舟曲的山体终于扛不住了,泥石流倾泻而出,瞬间覆城,甘南舟曲遭受灭顶之灾。泥石流掠走了三分之一个县城,另三分之一淹没于淤泥之中,剩下三分之一成为人们最后的栖身之所。泥石流堵塞了白龙江,形成的堰塞湖让县城被淹,电力、交通、通讯中断。截至14日16时,泥石流致使1239人遇难,505人失踪,住院66人,解救1243人。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15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8月15日,是距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一周的时间,也是全国哀悼日。牧野大地哀潮涌动,下半旗志哀,为灾区捐款,献血……为死者默哀,为生者送爱心。一颗颗悲痛之心一齐跳动,一声声祝福从心底腾升。

      此时,此刻,此地,人们失去了笑容!

      举国同悼,天地含悲,草木失色,山河呜咽……

      在淮南,昨天早晨,淮南市武警支队的旗杆下,随着庄重的“敬——礼”声,国旗从杆顶上徐徐降下一半。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办公楼楼顶的国旗,也降了下来。在洞山中路上,淮南矿业集团、建行、市总工会……,所有机关、大企业的楼前,都降了半旗。一切都静悄悄的,空气在此刻也仿佛被凝固。鲜红的国旗飘荡,仿佛在风中轻轻哭泣。上午10时许,一阵骤雨袭来,雨点打湿了人们的脸颊,这一刻人天同泣!

      淮南市武警支队的很多战士说,每天从广播和电视收听收看到灾区情况,受难的同胞让他们感到很痛心,真想到一线参与救灾!他们表示“只要组织需要,我们就上!”

      在淮南师范学院,几名参加哀悼活动的大学生说,“我们的心情和天气一样沉重。我们每天都在关注新闻报道中灾区人民的情况。我们在对灾区群众进行捐款的同时,要化悲痛为力量,不负使命,好好学习。”

      8月15日,淮南市广大市民深切悼念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按照相关要求,淮南市所有文化娱乐场所15日停止一切娱乐活动,记者于当天上午走访了淮南市部分KTV、棋牌室、电影院等娱乐场所,未发现有营业者。一些娱乐场所还自发地组织了为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悼念活动。

      15日的商业街少了往日的热闹,“今天是全国哀悼日,我们为遇难同胞哀悼。”一商场售货员说。昨日,我市各大商场的营业员在平静的环境中为顾客服务。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与喧嚣,这一刻,所有的淮南市民都与舟曲同胞一起默哀,一起祈祷。

      看着受灾现场的残垣断壁,看着不断攀升的伤亡数字,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涌起无限的哀思和捶叹。连日来,淮南人民纷纷伸出自己的双手,以捐款方式为灾区人民献上爱心,帮助灾区渡过难关!

      据淮南市红十字会的同志介绍,近几日,前来为舟曲灾区捐款的人们络绎不绝,在长长的捐款队伍中,从普通职工到公司经理,从基层单位到各级机关,既有年逾花甲拄拐的老人,也有满脸稚气的在校学生;既有个体私营企业的老板,也有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群众;既有前来二次捐款的单位,也有慷慨解囊不留姓名的人们。1角、1元、5元、30元、100元、1000元……心连在一起,就是一座爱的堤坝;手牵在一起,就是一座情的长城!不管捐款数额多少,都有着同样的温度、同样的分量,都代表着同样的爱心。

      倒塌的房屋,逝去的生命,瞬间被摧毁的美丽的家园,这一切,我们为之揪心和悲恸。“天灾无情人有情”,我们无法阻挡灾难,但是,我们能够将你我的爱心汇聚成爱的火焰,会帮助受灾人民重建美丽家园,会陪伴他们一起抚平伤痛,走出困境,迎接希望的明天!

  图一:向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遇难同胞默哀
  图二:下半旗向舟曲县遇难同胞志哀
 

(记者 李 钧 记者 黄玉 摄)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