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载车辆出场率由治超前95%下降至16.4%
我市自源头治超工作开展以来,围绕“突出源头治理,强化执法力度,注重经济调节,完善监控网络”的思路,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了源头治超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治超工作,亲自过问。市领导经常深入到源头治超进驻站,了解检查情况,进行督查指导,确保了经费保障、人员配备、工作调度、督促检查“四到位”。为确保治超工作顺利进行,我市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以报纸、电视、电台、政府信息网站,LED公益广告、商贸中心电视屏幕等各级媒体为阵地,高密度,高频率宣传源头治超工作的意义、目的,编印了《源头治超工作手册》、《工作解读》及各种宣传单3万份,发放至各县区、货源单位和货运车主。组织各县区开展了3次集中宣传日活动,制作宣传展板63份,悬挂横幅300余条。此外,相关部门加大联合监管力度。发布了《关于道路货运超载超限车辆治理工作的通告》,公布了进驻、巡查监管货运单位名单,举行了进驻巡查启动仪式暨现场观摩会。市交通运输部门联合公安、交警、工商、质检等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合作,每周开展1至2次联合巡查活动,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技术手段,对非法超限超载行为实行“控”、“罚”、“记”等措施,形成了全市治超“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为治超工作取得较好效果提供了重要保障。市法制办、市治超办起草了《淮南市治理车辆超载超限办法》,规定了对23条超载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7月21日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并以市长令颁布实施。
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治超执法人员4123人次,巡查里程达1.18万公里,其中,检查货源单位出厂车辆3112台次。超载车辆出场率由治超前95%下降至16.4%。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超限超载、非法改装、抛洒滴漏等行为处罚25.15万元,责令整改单位7户次,对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违法违规行为抄告相关部门20件。全市车辆严重超限超载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王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