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文体新闻 > 笛声里飞出故乡情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笛声里飞出故乡情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8/12 23:58:2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南籍著名长笛演奏家马勇来安徽献技

      马勇,我国著名长笛演奏家、深圳交响乐团首席长笛。曾担任美国路易斯维尔交响乐团首席长笛,此外,也是首位以客座首席的身份与马来西亚交响乐团、巴尔第摩交响乐园、纽约爱乐乐团和茱莉亚交响乐团合作的华裔长笛家。1975年1月出生于安徽省淮南市九龙岗。从1987年至1996年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习长笛期间,曾担任中国少年交响乐团和中国青年交响乐团的首席长笛。2002年11月2日,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马勇举办了在美国的第一场长笛独奏音乐会,并获得圆满成功,美国音乐评论界称其:“技能之纯熟无可挑剔,而且在对作品的诠释上,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近日,马勇受安徽省音乐家协会,安徽省音协管乐委员会的邀请,来到安徽传授技艺。8月8日,马勇回到家乡淮南看望父母。8月10日,记者来到马勇父母的家中,了解了马勇与长笛结下的不解之缘。

      艰辛长笛路

      8月10日9点左右,记者来到了淮南田家庵龙泉北村。一段悠扬明快的笛音从一房内传出,仿佛天籁之音,记者猜想那一定是马勇父母的家,敲门寻访,果然猜中。走进大门,记者见到了马勇,只见他约有一米七八左右,身体健硕,说起话来思维清晰、条理分明。据马勇介绍,他兄妹两人,自己排行老大,原先的家住在大通九龙岗严家湖。他8岁的时候,有一次上街买东西,被一辆自行车撞伤骨折,只能在家休养。他的父亲马庆山当时是原矿务局十七中学的音乐老师,会吹单簧管、长笛等多种乐器,父亲看他在家待着很无聊,就给了他一把竹笛,每次教他几个音,没想到他学得快吹得好,这一发现令马庆山非常惊奇。马勇伤好后,父亲决定让他继续学习长笛。当时马庆山跑遍整个淮南市,花了200元钱为马勇买了一把长笛,开始教他吹长笛,于是,马勇的长笛之路就此开始。为了让马勇学好长笛,马庆山让马勇拜专业老师,原淮南市歌舞团团长杨江顺为师。由于杨老师家住在田家庵区洞山地区,马勇每天奔波于洞山与九龙岗之间。有时候学完长笛回到家都十来点了,杨老师看他来回奔波很辛苦,暑假的时候便决定让他吃住在自己家里,这样一学就是4年,直到马勇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马勇说,那段日子让他很难忘,杨老师烧的一手红烧肉至今让他难以忘怀。12岁那年,马勇来到了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由于吹奏长笛大都采用腹胸混合式呼吸,最难学的就是通过腹部的控制,用肚子里的气吹出音,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只能靠学生自己揣摩,很快,马勇悟出了自己的一套练习方法。他做仰卧起坐,以此来锻炼腹部的真气,仰卧起坐做到一半打住,然后维持动作不动,一直坚持,找到那股气存在的感觉。为了练全身放松的感觉,他连走路都不停地晃动自己的肩膀,同学们看到都十分奇怪,询问他是不是有毛病,马勇只是笑而不答,继续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种练习的方法果然带来了不错的效果,马勇的长笛吹得越来越好。1993年他考入中央音乐学院。

      1996年,马勇就读中央音乐学院大三的时候,一天,一名来自美国桥港大学的讲师来到学院进行讲座,听到马勇吹奏的长笛十分赞赏,便劝马勇去美国学习。在家人和老师的支持下,马勇前往美国学习,1998年,马勇考入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授予博士学位的茱莉亚音乐学院每年都要从来自全世界的数百名长笛报考者中,选拔10名优秀本科学生,其中仅有两名幸运儿有资格获得长笛专业的全额奖学金,而这一年,马勇就是其中一位。进入学校后,美国老师发现他的笛子很差,建议他换一个专业长笛,可是一把专业长笛要2万美元,这对马勇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当老师温森教授了解到马勇的经济状况后,便与远在马里兰州的一家非营利性的组织——美华妇女会取得联系,并获得该会的赞助,于是马勇得以有机会买了一把“鲍威尔”牌名笛,得到名笛后,马勇的演奏之路更加开阔了,音乐造诣不断突破。

      父子情深

      马庆山告诉记者,马勇12岁那年,只身一人在北京求学,为了排解忧愁,他学会了抽烟,这个秘密被前去北京看望儿子的父亲知道了,当即就扇了他一巴掌!这一巴掌打醒了马勇,家庭并不富裕,父母都只是普通的教师,每月只拿一百多块钱的工资,还要培养他吹长笛,他决定刻苦学习,不再辜负父母的期望。打过孩子后,马庆山也后悔了,想想孩子在外也不容易,为了教育儿子,马庆山决定和儿子一起戒烟。在马庆山的耐心教诲和悉心指导下,马勇懂得了父母的苦心。

      一年新学期开学了,马庆山知道孩子要交学费了,便带上学费去北京。来到北京后,马庆山将学费递给马勇,可这次他没要,反而从兜里掏出一千块钱放在父亲的手里。马庆山很惊讶,经过一番询问才知道,这钱是马勇参加演出和勤工俭学挣来的。

      在美国学习,马勇很少回家,马庆山和儿子只能用打电话、写信的方式相互述说衷肠。现在好了,孩子学有所成回国了,就在身边了,老马的心可乐开了花。

       严师如父

       10日,在马勇父母的家里,杨江顺老师也来了。杨江顺是马勇的长笛启蒙老师,杨老师原是淮南市歌舞团团长,国家二级演奏员,淮南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管乐委员会副会长,今年67岁,现退休在家。杨老师说,马勇天资很好,小时候训练也十分刻苦,他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后都会很自觉地回来继续练习。当他调皮的时候,杨老师也会很严厉地批评他。

      12岁那年,马勇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在那里他遇到了第二个对他影响较大的老师王永新。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马勇跟随他的恩师王永新教授全面深入学习长笛,一学学到大学。整整9年,王永新视他如子,给了他最大的关怀和严格的训练。那时马勇的腹胸用气较差,他就常在马勇吹气时用拳头抵着他的肚子,教他如何用腹胸的气吹出音。

      回报家乡

      2005年马勇从茱莉亚音乐学院硕士毕业,然后一直在美国工作,并获得了美国的特殊人才绿卡。由于想念家乡的亲人和朋友,马勇一直在寻觅着回国的机会。2009年,马勇一位在深圳的朋友向他介绍了深圳交响乐团招募的情况,建议他回国,而深圳方面也愿意与其签订合同聘用他为首席长笛。在即将签合同之际,马勇遇到了一个艰难的抉择,美国著名的明尼苏达乐团向他发出了邀请函,并提出终身制聘请。明尼苏达乐团,那可是很多演奏家都想进的乐团,而且还是终身制聘用,多么诱人的条件。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马勇最终选择回国,将自己的才华奉献给祖国。为了报答社会,感恩淮南,2010年7月份,马勇接受了安徽音乐家协会,安徽省音协管乐委员会的邀请,于8月15日来合肥进行讲座,传授经验,回馈社会。

      采访结束时,马勇在家中的练音室演奏了一段《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第24首》,悠扬的笛音时而悠长时而明快,仿佛在诉说着马勇一路的艰辛和快乐。

      图一:马勇在父母家中演奏长笛
  图二:马勇与恩师交谈

记者 冉韬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