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破窗效应”与城市管理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破窗效应”与城市管理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8/10 0:26:4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了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停放在一个高档社区,而将另外一辆摘掉车牌,打开车窗,停放在一个杂乱社区。结果不到一天时间,杂乱社区里的这辆车就被偷走了,而高档社区里的那辆车一个星期仍安然无事。后来,詹巴斗又把高档社区里的那辆车玻璃砸破一个洞,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被偷走了。以这项试验为基础,学者们提出了著名的“破窗效应”:如果有人打破一栋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没有被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在这种环境里,混乱和无序就会无限滋长和蔓延。

  “破窗效应”从本质上揭示了两个道理。一是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二是人们具有强烈的从众和跟从心理:只要有一个人作出错误行为且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制止,就会有更多的人“前赴后继”,哪怕他们在潜意识里知道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在城市管理中,“破窗效应”如影随行。许多让人们感到困惑和费解的问题,都可以从“破窗效应”中求得注解。比如,外地人到了上海,便不会随地吐痰、横穿马路、乱扔纸屑,其原因,就是因为上海管理严格且环境干净。而在当地,随地吐痰、横穿马路、乱扔纸屑被视为习惯,虽然人人都知道这些习惯是不文明的陋习,但是因为无人严格管理,没有人动真格,且人人都如此,于是“我便从众”、“大家都这样,看你能把我怎么样”。而我们总是把城市难以管理,归结为市民的素质和城市的特殊属性,以此看来似有偏颇。

  “破窗效应”启示着我们,在城市管理中,作为管理部门必须及时修复“第一扇破窗”,并严查第一个打破有序、制造无序的“破窗者”。这一点至关重要。唯有将第一个“蚁穴”堵死,方能保护好城市管理的这座大坝不致“溃堤”。而作为市民,宜应增强文明意识,坚决杜绝不文明陋习,少说他人,管好自己,从我做起,做文明行为的示范者,不做文明道德的“破窗者”。

  打造一流城市环境,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承办省十二运“六个一流”目标之一。城市管理是一篇大文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像淮南这样的城市,起步低、欠帐多,更远非一日之功。但千里之行,终归要始于足下。搞清楚、弄明白城市管理中的基本规律和关键症结,善于从大局着眼、从小事入手、从细节抓起,集腋成裘、聚沙成堆,经过三五年的埋头苦干,则城市管理必将有所起色乃至质变。

(轩欣言)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