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量体裁衣:帮助失业人员找准就业路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量体裁衣:帮助失业人员找准就业路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8/5 0:00:3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几年前,家住凤台县城关镇青年社区的马维娟从县被单厂下岗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去年岁末,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工作人员知道情况后,主动上门与马维娟交流,了解她曾有在被单厂工作经历后,建议让她参加了社区举办的免费培训班,并帮助她在社区开办了一家制衣店。凭着良好的信誉和优良的制衣工艺,马维娟的生意红红火火,家庭生活也有了很大改观。

      社区居民张云楠也是一名下岗职工,最近,她高高兴兴地和同伴一起参加了社区为帮助大学毕业生和有创业愿望的居民举办的专场创业培训班。谈及参加培训的收获,张云楠说,“通过参加培训,学到了面点制作技能,打算自己开一家小型的面点门店。”

      青年社区是凤台县城关镇的一个中心社区,居民原多为国有企业工人。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重组、改制的推进,下岗人员逐渐增多。然而,社区有限的就业岗位不能使辖区下岗失业居民充分就业,有限的就业岗位和相对宽裕的劳动力成为新情况下出现的新矛盾。如何破解这个矛盾?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工作人员通过上门走访,发现辖区很多失业居民都有特长,且有创业意愿,只是缺乏创业知识、信息和技能。经过多年探索,社区摸索出一条精细化再就业路径,突出“零就业家庭”再就业工作,根据下岗人员自身素质的不同,制订合宜的工作方案,做到“量体裁衣”。由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对困难群体指定专人上门走访、接待、登记,采取一人一策的方法,逐人拟订帮扶方案、建立个人就业跟踪档案,按月做出推荐计划,从失业、培训、推荐、就业等方面跟踪服务,变单项台账式管理为个人全项管理。

      同时,针对失业居民需要,社区还定期召开人才招聘会,增加适合居民的岗位;举办实用技能培训,帮助失业居民学习一技之长。对一些头脑灵活又有创业需要的居民,则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推介、创业培训、资金扶持等形式,帮忙开发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小早点、小百货等创业项目。社区居民樊兆华夫妻二人均失业在家,家庭生活困难,在社区的帮助下,樊兆华夫妻俩都顺利实现了就业,使他们一家的生活得到了保障。谈及夫妻二人双双实现就业的感受,樊兆华难掩喜悦之情,“有了工作和固定的收入,家庭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好,家人的心情也是越来越好。”

      据社区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7月底,在已领《再就业优惠证》、《社保补贴》的595人中,已实现就业的有460多人,占90%以上,基本消除了“零就业家庭”。

(记者 朱庆磊 通讯员 罗 杰)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