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平稳健康,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违规预售较为典型,一些开发建设项目在未取得预售许可证的情况下,公开预售,或者打着认订、登记、选号、入会的形式进行隐形预售。
特别是近一段时间,我市新开的几个项目搞所谓的内部认购,不找经理不通过熟人订不到房的信息被传得沸沸扬扬,一时间,房子升值空间大、楼价还会涨,买不到房、没楼可卖了的流言弄得人心惶惶,不少市民匆忙跟风入市,生怕买不到房。认筹制度对推高楼价、助长“炒风”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近日,市房地产管理部门表示,将加大对违规售楼行为的巡查、监督和处罚的力度,处罚措施将会非常严厉。已掌握违规预售证据的几个新建楼盘已进入行政处罚程序正在查处过程中,结果将向社会公布。
没有预售证项目:认筹必严惩
近期,未取得预售许可证就早早开始认筹、内部登记、内部认购等销售行为屡见不鲜。在此期间,不仅出现哄抢、炒卖的行为,还出现某些项目未取得预售许可证就已经“销售完毕”的奇特现象。这种违规行为不但人为地拉高了房价,也令认购了未取得销售资格的房产的买家背负很大的购房风险。
市房地产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没有取得预售许可证之前,所有的认筹或者认购活动一律是违规的。违规认筹已经危害到楼市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这种行为,市房地产局将重拳出击,刹住这股歪风。因此,市房地产局除6月中下旬已开展了房地产市场专项检查,还会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的日常巡查监督。在处罚方面,违规的项目将面临被列入典型案例、媒体曝光的境况,甚至会面临被封盘的命运。
已有预售证项目:“捂盘”也不行
除了未取得预售许可证的项目不得违规进行认筹、认购等销售行为外,已经取得预售许可证的项目,10日内必须开盘。“捂盘”,任意拖延开盘时间,也会受到查处。记者发现,目前市场上还有不少楼盘,虽然已经取得预售许可证,但出于抬高楼价或者制造轰动效应等考虑,依然长时间地进行认筹、认购活动,迟迟没有公开开盘价格,推迟开盘时间。对于这种看似“合法”的销售行为,我市早已有规定,禁止取得预售许可证的开发商故意拖延开盘时间,取得预售许可证10日内必须开盘。而不管是否取得预售许可证,任何危害到房地产市场健康的所谓认筹、认购行为,都将受到处罚。
中介公司:参与其中也将受罚
现在不少楼盘都由中介公司代理销售,如果该楼盘的销售出现违规行为,代理的中介公司有参与其中的话,也要面临被处罚。有关负责人强调,中介代理公司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以为处罚违规行为只会针对开发企业,市房地产局也将加强对中介公司的管理。
与此同时,市房地产局将会加强对预售款的监控,预售资金不得挪作他用,下半年会出台预售房资金监管办法。
(记者 张 鹏 实习生 赵静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