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田区法院创新帮教方法教育挽救失足少年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田区法院创新帮教方法教育挽救失足少年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7/29 2:02:3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田区法院严格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积极创新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工作机制,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做好未成年人的审判工作,并于2010年5月中旬成立少年法庭,负责集中办理全市辖区内的一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该庭成立2个月来共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3件25人。

      该庭在审判中积极探索一种有别于成年人的审判教育模式,创新失足少年帮教的新方法。他们首先注重开展对未成年人的庭前教育活动,如在开庭前邀请涉案未成年人的班主任、带课老师来到法庭配合法官进行庭前教育。在法庭审理前这样的特殊时间、特殊场合进行教育,易被失足少年所接受,引导他们改过自新。其次,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逐案填写《未成年人罪犯个人情况及家庭状况登记表》,通过填写表格使承办人更加清晰地了解被告人的家庭状况、成长经历、犯罪成因、一贯表现、认罪悔罪等情况,作为对未成年被告人量刑的参考情节。并在案件审结后附刑事判决书一份,交由内勤统一整理、收集,为日后更加深入地调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情况提供详实、可靠的素材。此外,该庭在工作中克服单纯办案、就案办案的思想,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将审判工作向前延伸,做到“三走访”,即走访学校、走访社区、走访家庭。庭审前到少年被告人所在的学校、社区、家庭,了解未成年被告人的日常生活、在校表现、社会交往等情况,找出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并制定不同的帮教方案,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苏 莉)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