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以来,我市充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大力度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基础得到夯实,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得到增强。
淮南市充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三期项目实施, 该项目2004年立项,2005年正式实施。项目总投资6121.2万元,其中:世行贷款2626.4万元,地方财政资金1342.8万元,自筹资金2152万元。计划改造中低产田13万亩。项目区位于凤台县的丁集、钱庙、大兴集、新集、桂集和潘集区平圩、芦集、泥河、夹沟、祁集10个乡镇的62个村内,农业人口11.5万人,劳动力6.7万人。
经过几年的实施, 项目区共开挖疏浚沟渠618.4公里,完成土方191.8万立方, 新建水利建筑物2599座, 更新改建电灌站65座, 修建农村道路187公里, 购置树苗257950千株,植树356公顷。新建病虫害测报站180平方米,农机站360平方米, 购农业机械148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47台、配套机具25台,秸秆还田机18台、收割机52台、播种机6台), 购病虫害防治仪器19台套,农业机械化、配方施肥等培训11732人/月, 组织优势农产品示范与推广培训2089人/月,成立了无公害蔬菜协会1个,购置电脑等设备3台套,培训会员36人/月,成立了食用菌协会1个,培训会员84人/月,组建和扶持了14个农民用水者协会。
通过世行加灌三期项目的实施,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优化和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带动了农民增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一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随着我市世行加灌三期项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改善灌溉面积12.04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13.0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44万亩,年节约用水量1123.4 万立方米,新增农机总动力2455千瓦,新增机耕面积1.29万亩。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达15.73万亩,年新增粮食产量1854.53万公斤,项目区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总额4718.82万元。
二是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户66983户。同时,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促进了项目区农民素质的提高,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升级。我市世行加灌三期项目共组建和扶持了14个农民用水者协会、无公害蔬菜协会1个和1个食用菌专业协会,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群众民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是项目区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累计新增防护林面积达3.87万亩,农田林网的建设,改善和调节农田小气候,净化了空气,提高了项目区环境质量。同时,由于项目区示范推广了生物农药、配方平衡施肥、秸秆还田、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有效地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
(刘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