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文体之花在八公山下竞相绽放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文体之花在八公山下竞相绽放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7/13 23:51:3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抓住实施民生工程的契机,八公山区不断推进文化体育项目建设,在丰富人们文化体育生活的同时,也把健康的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文体之花在八公山下竞相绽放

      “打竹板,连连响,众姐妹,齐上场。来把淮南的变化讲一讲:大建设来大改造,建设山南打隧道;隧道打通南北连,壮丽美景展眼前……八公山,国家地质大公园,环境优美树参天;地质文化亿万年,风景独秀八公山。”

      这是八公山区新庄孜街道劳动新村老龄艺术团自编自唱的快板书《五彩淮南》。自从劳动新村的健身俱乐部投入使用后,室内的文体活动室、室外的健身广场,让1000多户居民感受到了文化体育设施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在这里,老龄艺术团将淮南的发展变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内容,进行文艺创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八公山区2010年的民生工程中,文化体育项目建设让广大城乡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区文体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体广场,构建出广大市民共享美好生活的新格局,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在八公山广袤的大地上正蓬勃发展。

     文体项目遍地开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八公山区文化广电体育局局长张传云在谈及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时,引用了这样一句诗。

      八公山镇是省级全民健身示范乡镇,正在建设的镇综合文化站是全市农村中规模最大的,一万多平方米的健身场所,乒乓球、健身路径、篮球场,让群众休闲和锻炼有了好去处。

      和镇综合文化站相比,杨家地村的休闲广场,可谓是“迷你型”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虽然“迷你”,可也五脏俱全,各种文体设施、农家书屋,同样吸引着村民的目光。

      2010年的民生工程为八公山区文体项目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八公山区文体中心建设中,区财政投入2至3千万元,不断加强文体中心的软硬件设施,完善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

      正在建设的八公山镇综合文化体育站,位于八公山豆腐文化产业园区内,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项目预计总投资160万元,目前主体工程现已完成,10月底将投入使用。

      在原有的基础上,山王镇和八公山镇的6个省级全民健身工程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5个农家书屋的建设工作也已经全面启动。 

      文体活动精彩纷呈

      今年,山王镇利用综合文化体育站举行了全区10年来第一次地区性篮球比赛,开展了全区规模的乒乓球比赛,区直机关、企业、各乡镇和街道纷纷组队参加。如今,文化站的辐射面已达到4万多群众。

      以前由于没有场地,文体活动和比赛都受到很大限制,自从文化体育项目的民生工程开展以来,让八公山区每个乡镇和街道都有了自己的文化体育活动阵地,每村1个篮球场、2个乒乓球台,已成为农村文体建设的基本配置;街道、社区里的文体活动室、健身广场,成为城市文体活动开展的有效载体。

      八公山镇两年一届的农民健身秧歌比赛,如今已举办4届,让广大农民群众舞出风采、舞出自我,在农民健身工程实施后,如今已是村村都有秧歌队。山王镇的每个村都有自己的锣鼓队,红火欢乐的锣鼓敲出的是八公山人特有的精神风貌。

      在城区,群众文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身影随处可见,全民健身的热情空前高涨。依托街道、社区,文化宣传活动的开展,广场、小区,随处可见参加文体活动的人群,每年定期组织社区文艺演出,每年四月的文化庙会,让八公山人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活动理念深入人心

      各级各类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和体育文化需求。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把健康的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为了给群众文体活动搭建平台,从今年开始,每年区政府都将筹资10万多元,作为文体活动扶持资金,随着财政的增加,每年还将逐步递增。同时,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只要有活动在省、市获奖,区文化广电体育局都用以奖代补的形式,激发起大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八公山东方花鼓灯艺术团、八公山金秋花鼓灯艺术团、南塘京剧社团等民间文艺团队的水平,区里还专门为他们规划了排练场地,安排了活动场所,并组织专业人员去省、市学习后,对广大爱好者进行传授和培训。广大爱好者除了平时的自娱自乐,还积极参加区里的各项重大活动,在不同的舞台上展示风采。

      如今,八公山的文体活动已成为群众业余生活的新亮点,在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阵地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记者 柏 松)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