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区祁集乡祁圩村第二村民组农户祁家贵,有一包减负增收的“家庭档案”,收存了实行责任制以后缴纳税费的单据和农村税费改革后每年的监督卡、明白袋。虽然家里经历了扒草房建瓦房、扒瓦房建楼房,很多用具淘汰丢弃,而这包档案却像宝贝一样收存下来。祁家贵说:“这包东西真实记录了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心,保存下来让子孙不忘这些历史。”
祁家贵是位退伍军人,如今已年过花甲。他承包土地3.54亩,一直由自己耕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就将缴纳税费的票据用一个夹子夹起来,挂在堂屋的墙上,年复一年越夹越多。有一次扒旧房搬家,孩子们拿夹子搞丢了几份,他惋惜地告诉孩子们:“莫看这是废纸,这比什么都重要。”
日前,笔者有幸看了祁家贵这份“家庭档案”,从一年又一年的票据、资料上,可以看到农村税费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农民种田负担越来越轻,政府给农民的补贴越来越多,促进农民致富的步伐越来越快。
下面摘录几年的数据足以证明:
1998年6月28日缴村提留乡统筹款218元。同年11月9日又缴各项提留款353.36元。这一年不算农业税,光是乡村提留就高达571.36元。
农村税费改革自2000年从我省开始试点,首先限制村提留乡统筹,规定每人每年最高筹资额不得超过15元。2002年祁家贵缴农业税219元,而统筹款只缴28.3元。
2005年停止征收农业税,这一年祁家贵只缴了“一事一议”款28.3元。
2007年12月乡政府给的一份行洪区运用补偿凭证,字迹仍然十分清楚,给祁家贵补偿款376.75元,由信用社打卡直接到户。
祁家贵说,取消农业税以后,政府对承包地又给补贴,近几年补贴项目逐渐增多,如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资补贴等,每亩地可拿到补贴100多元,这些补贴都分户打在信用社存折上。
种田的负担轻了,致富的门路广了。祁家贵近3年先后买2台挖掘机,由儿子经营承包水利和城建工程。家里收入多了,业务来往多了,这份“家庭档案”的份量越来越重。
(祁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