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八公山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型城市”建设目标,以项目为抓手,大力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全年共安排旅游建设项目22项,总投资额20.22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3.6亿元,将在“完善配套要素、提升文化内涵、生态休闲开发、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旅游品牌”五个方面实现全新突破。
在完善配套要素方面,该区按照“山上建景点、山下建配套”发展布局和“齐头并进”工作方针,不断丰富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要素。重点抓好风景区景观大道、旅游综合服务区、孙家花园恢复、风景区供电专线、八公山地质构造标志性景观等项目的建设。其中投资1500万元的景观大道项目已全面开工,于今年旅游节前竣工,旅游综合服务区、孙家花园恢复、游客服务中心各项规划已获审批,已进入土地征用、安置拆迁等具体实施阶段。
在提升文化内涵方面,以汉楚文化、豆腐文化、地质文化、佛教文化为重点,着力抓好淮南子文化园、淝水之战遗址、游客服务中心、白塔重建、白塔寺下院附属等工程建设,继续丰富地质展示馆和豆腐文化主题馆的内涵,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提升景区的旅游功能和市场吸引力。其中淮南子文化园于今年旅游节前投入使用,将成为景区展示历史文化的重要景点。
在生态休闲开发上,着力实施黑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人大代表林、乐涧套景区、地质遗迹保护、岚香湖度假村、桃花园养生谷及3个商务会所的建设项目。投资3000万元的黑山生态治理已进入实施景点建设二期工程。
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强化城市周边旅游带的建设,大力推进凌云山庄等高档农家乐建设和20多家原有农家乐星级提升工程,规范丁山、南塘、闪冲等村现有的桃、石榴、板栗种植,扩大草莓、西瓜、葡萄面积,让农家乐、森林人家、水上渔家、农家采摘等乡村旅游成为最大特色。
在打造旅游品牌方面,致力于“大八公山”资源的整合,与周边市、县深入开展品牌合作,共同塑造好、利用好三块“国字号”金字招牌和寿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国家级品牌形象,实现品牌资源共享,联合组织参加有关促销活动,共同开发客源地市场,实现旅客资源共享,同时致力于加快由单一观光型产品为主向休闲度假、娱乐复合型产品转变,打造继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之后我省第四大名山。
(孔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