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潘集区不断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促使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党建之花在“红色”律动中绽放
6000多平方米的水泥路,让潘集区平圩镇谢圩村从此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历史,实现了359户多村民几十年来的梦想,作为我市第四批选派干部,这是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颜于宝为村民实现的第一个承诺。
看着笔直的路面,想到刚来到村里时大伙热切的呼声和期盼的眼神,想到2个多月来,和村民们一起挥洒汗水后的喜悦,颜于宝的心中充满感慨:“身为共产党员,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心愿!”
一席话说出了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心声,也道出了众多党员干部的内在动力。近年来,潘集区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要求,不断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今年被评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在实践与思考中,区、乡镇、村三级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的先进性,以其独特的影响力、示范力迸发出巨大能量,党建之花如一股股“红色”律动,在潘集大地绚丽绽放!
多向联动——为堡垒建一个“加油站”
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帮助农民致富、促进农业发展、维护农村稳定的核心?
潘集区不断传承创新,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努力打造党建特色品牌,形成基层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的新格局。
上下联动,潘集区做到合力共推。每年初,区几大班子领导率队,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帮助理思路、定目标、找抓手、破难题。两年多来,共到联系点指导工作100余次,帮助解决问题60多件。
城乡联动,潘集区做到任务共建。“经济部门治穷、政法部门治乱、党委部门治瘫”是潘集区结对共建的具体分工。由19个市直单位、54个区直单位与全区149个村、27个社区结成了共建对子,实行“责任共担、要事互通、难题共解、交流互动”,开展农业技术指导50次,开展党建工作指导130次,提供致富信息238条,帮助申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个,形成了以城带乡、城乡互助的共建格局。
双向述职,潘集区做到齐心践诺。区委建立并推行了区委、乡镇党委、村党组织三级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双向述职”制度,村党组织书记既要向乡镇党委述职,又要向党员、群众代表述职;基层党委书记除向区委专项述职外,还要向所辖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述职;区委书记除向市委述职外,还向区委全委会进行述职。在责任面前,广大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做到:我承诺,我践行!
典型示范——为发展装一个“提速器”
繁忙的午收刚刚过去,十几亩水稻又已经种上。在高皇镇大集村,70多岁的老汉程思满始终没有为自家的农忙操太多心。虽然孩子们都在外打工,但每到农忙季节,镇村的党员就组织起来帮他午收和夏种。而这些付出,也只是镇村党组织为群众服务的众多小事之一。
潘集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促进科学发展,潘集区坚持把典型示范作为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以“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党员服务承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流动党员“双向带动”、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五大载体,作为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平台,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力。
在以选派村为重点培育农组工作的同时,潘集区还致力于打造一批“有得看、有得听、有得学、学得到”的农组工作样本点,坚持执行一线“工作法”,让广大组工干部来到群众身边,了解群众最关心、最急需、最迫切的愿望,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带领群众致富是我应尽的义务。”这是潘集镇夏圩村党员夏荣伍带给村民最切身的感受。
如何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带领群众致富?包括夏荣伍在内的10户党员开始琢磨发展高效农业,成立了酥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田牛牌”酥瓜。从2007年的小打小闹,到如今的引导农民做大做强,“田牛牌”酥瓜已在全区远近闻名,130户村民踊跃加入,种植面积已达1000多亩,纯收入达到了每亩近5000元,全村每年种植酥瓜的收入就有近400万元。
2009年以来,全区建立“双培双带”示范基地11个,556名党员参与“双带”活动,带领群众1640户;组织2489名无职党员上岗履责;130名流动党员参与“双向带动”;761名乡村干部参与为民服务代理工作,代理事项1542件次;全区932名村干部和5240名农村无职党员参加“双向承诺”,落实承诺事项8045件。
强化保障——为党员安一个温暖的“家”
潘集镇魏圩村主任苏玉振,3年前被选送到区党校的“农村经济管理学大专班”,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面对这次特殊的经历,他感慨良多:以前虽然想多为大伙办点实事,但总感到有劲使不出,经过此次培训,工作思路更加明晰,目标更加明确,带领群众致富的劲头也更足了!
“特殊课堂”,让党员们都成为顶尖“秀才”!2007年,潘集区在全市率先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180名村干部分两批参加了党校函授大专班学习。有效提高了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潘集区建立了农村干部关爱机制,努力让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前途,在职离任有保障。制定了《关于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潘集区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了在职村干部工作报酬增长机制。为716名离任村干部落实了生活补贴,为780名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定期开展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
同时,潘集区在全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选树了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标兵。每年利用“七一”等有利时机,对各类优秀典型进行表彰,有效增强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荣誉感,营造了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
(记者 柏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