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9至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的结束,又一届大学毕业生很快就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如何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而不“失业”,无论是对大学生及其家庭还是对社会,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笔者以为必须多管齐下,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首先,各级党委和政府,应从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本地区经济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并将该项工作作为考察相关单位和部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之一。
其次,各高校应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多与相关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日常性的沟通与交流——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能使高校在办学时“与时俱进”,避免“闭门造车”现象的发生,又能促进高校和相关企业和用人单位联手做好应届毕业生由“学业”到“就业”的对接工作,从而为毕业生们的顺利就业铺平道路、指明方向。
再者,高校应在大学生们刚入学时就开始对他们进行不间断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一方面,让这些所谓的“天之骄子”们早日拥有一种“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从而使他们能做到在校期间发奋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将来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早日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使他们在择业时不再老盯着大城市、公务员、国有大企业或事业单位这些就业相对饱和的地方、部门或单位,而是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能展示自己才华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从而避免他们毕业后就业时“有岗位的地方没人去,都想去的地方没岗位”的人才供求矛盾尖锐现象的再次发生。
果真如此,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定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大学生及其家庭、企业、社会等各方面均会从中大受裨益。
(徐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