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7/2 0:23:0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凤台县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综述

      “发展依靠群众,发展为了群众,发展的成果由群众共享”。这是凤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凤台党政部门执政为民的理念。

      近几年,凤台县依托煤炭资源优势,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努力打造经济开发区和凤凰湖新区两大招商平台,实现了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迈进的巨大转变,经济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连续7年荣获全省经济十强县,财政收入第一大县,是皖北地区唯一的一个全省十强县。雄厚的经济实力成为推进民生工程、构建和谐凤台的坚强后盾。2007年全县累计投入资金8338万元,高标准完成了12项民生工程;2008年,全县18项民生工程总投入超过1.4亿元,惠及全县59万人民;2009年实施40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26686万元,其中县财政配套7355万元,进一步有效地解决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生产生活民生问题,深受广大群众拥护。被淮南市政府授予“民生工程实施工作杰出奖”。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扩大民生工程的覆盖面,在实施省级33项、市级9项的基础上,增加民生工程7项,全县49项民生工程共需投入资金4亿元,其中县财政需配套1.7亿元。彰显了该县县委、县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的事是最大的事,办好老百姓的事则是最大的政治任务。对民生工程,凤台县高度重视,把它作为“一号工程”摆上重要位置,集中人力、财力,精心组织实施,强力推动落实。县政府主要领导亲任组长,每年都与相关部门签订民生工程责任书,制定检查督促方案,建立部门责任追究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各项民生工程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凤台县还把民生工程列入到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年终综合考核目标,对工作不力、进度不快、影响全年民生工程任务完成的单位和个人,严格追究,严肃处理。

      民生工程造福人民。为了让群众了解民生工程的内容,主动参与建设管理,形成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凤台县加大民生工程宣传力度,通过标语、横幅、灯箱、电子屏以及印发材料,向群众宣传民生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有关政策以及开展情况。县民生办定期出刊《凤台民生简报》,县委机关刊物《凤凰台》上设立了“民生巡礼”专栏,中国·凤台政府网、中国·凤台新闻上随时发布有关信息。县民生办经常进村入户,向群众发放民生工程政策解读资料,接受群众咨询。此外,他们还与县广播电台合办互动栏目,在县电视台联合开展户外直播活动,让民生政策走进千家万户,让老百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情系民生,重在解决“生活难”问题。尽管该县近几年经济社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仍有一些因病、因灾返贫的家庭及社会弱势群体。为让他们生活无忧,该县及时建立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仅去年就有2万多人享受。对农村“五保户”,不仅要让他们吃饱,还要让他们吃好,去年全县有近5000名五保老人供养标准得到提高,不少人还住进设施齐全的敬老院,生活得十分幸福。针对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部分尚未参保的实际,为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又建立了基本生活保障机制,为他们发放基本生活费,确保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农村饮水安全事关百姓生活健康,以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该县把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仅去年就解决了3个乡镇10个行政村2.7万人的健康饮水问题。同时,凤台县还进一步完善了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每年按标准给他们发放补助金。此外,该县还进一步完善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在全省率先设置一女领证户“放弃生育奖”和“‘两女户’节育奖”,除一次性奖励外,每月还另给她们奖励。

      情系民生,重在解决“看病难”问题。这其中最大亮点就是建立推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凤台县早在2005年初就开始试点,根据县财力,年年调整相关内容,扩大报销病类及用药范围,逐步降低门槛费用,扩大受益面。2007年就有89%以上的农民参合,而当年从新农合中受益的农民就占了参合农民的87%。2009年参合率为99.9%,受益农民人均补偿标准近2000元。农民“就医难”的问题解决了,县委、县政府又把关怀的目光投向城镇,建立了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目前,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农村重点优抚对象均纳入了医疗救助范围。同时,城乡医疗救助水平也逐年提高,实行了大病救助。

      凤台县委、县政府站在凤台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切实解决孩子“上学难”问题,全面实施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同时,还对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对中职学校家庭困难生按年1500元标准给予资助。完善学校基础设施是解决孩子入学难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前,偏僻落后乡村的小学,校舍破落,桌椅不全,条件简陋,尤其2007年大水淹泡以及采煤沉陷区的校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实施该项民生工程后,有关部门对学校危房进行了全面鉴定,该修的修,该建的建,通过各级共同努力,农村中小学面貌得到根本改观。目前,凤台县已全面消除了农村中小学危房,农村中小学已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孩子们在绿树成荫、宽敞明亮的校园里学习生活,心里甭提多开心。

      情系民生,重在解决“行路难”问题。为改善农村交通条件,让群众出行、孩子上学方便,凤台县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村村通”工程。县领导多次外出考察,决定高标准、高起点建设水泥路面。从2005年至2007年,全县共完成“村村通”工程水泥道路165条、425公里。在此基础上,为把“村村通”向自然庄延伸,让群众出门更方便,去年,该县全面完成了省下达的74条路,共计112.3公里建设任务。今日的凤台农村,道路宽、田地整、气象新,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

      情系民生,重在解决“住房难”问题。凤台县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是全省一大亮点。该县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投资1.3亿元建成全省县级规模最大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和谐家园”,使1536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充分享受“民生工程”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喜迁新居,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没有党的好政策,我们也许会永远住在低矮的小房子里,现在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真是做梦也没想到!”目前,“人民家园”保障性住房工程正在建设中,会有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告别旧房,住进高楼大厦,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温馨家园。

      凤台县民生工程的实施,初步解决了“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住房难”等突出问题,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了凤台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些民生工程彰显了公共财政支出以人为本、情系百姓的理念,推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记者 武春晖 通讯员 沈 巍)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