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小康路上党旗红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小康路上党旗红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7/1 0:16:0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记市“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唐山镇莲花村党支部

      近年来,唐山镇莲花村的村民们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日子越来越红火,生活越过越滋润。对此,村民心里有个共识:“能致富,关键是有个好支部”。

      抓建设打造好班子

      多年来,莲花村始终把加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让党支部成为一面旗、每名党员都成为一个标杆。

      村党支部成员坚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宗旨意识,坚持不懈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以每年初的党员“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村两委成员坚持走访与座谈相结合,听取群众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能时刻感到组织的温暖,增强党支部的号召力。

      村党支部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村“两委”班子分工、议事决策、村务公开、“三会一课”、党员议事会等制度,支部建设、村务管理走上科学化、民主化的道路,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切实保障了群众权益。

      好班子引领好路子

      莲花村在唐山镇东南,地处城郊,是典型的城乡结合地区。辖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土地约600亩,人口2110人。为克服人均耕地少给发展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村党支部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鼓励群众开展大棚蔬菜种植和猪、鹌鹑、蛋鸡和波尔山羊畜牧养殖,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大幅提升了经济效益。

      村党支部利用莲花村地处城郊的优势,积极发展运输等第三产业,引导和鼓励村民从事煤炭、粮食和废品收购等行业,并为运输户协调关系,联系货源,以排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努力,莲花村的运输队伍不断扩大,从事运输的大型车辆现在已增加到近30辆,农用运输车有50多辆,全村运输业的总收入已达30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超过万元。村里老党员时克昶,作为“双培双带”示范户,从事废品收购中转,虽年愈古稀,仍坚持劳动,带领全家勤劳致富,年收入逾十几万元,而且带动了多人就业,发挥了较好的传帮带作用。另外,村党支部积极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出工作,增加劳务经济,实现劳动力输出人均增收近千元。2009年,该村的人均年纯入达6000元。

      好路子走进好日子

      在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中,村党支部始终把为村民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维护村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村党支部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50余万元资金,修建了村组水泥路8公里,使村民彻底告别了过去的行路难状况;投入近20万元,为桂山村民组接通了自来水,解决困扰群众多年的吃水难的问题;由区建委投资,村里出工200人次,对一座旧桥进行了改造,解决了村里排洪问题;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筹集资金2万元,对村里两口久已没有清理的当家塘进行开挖,解决了3个村组的农作物和蔬菜种植的灌溉问题;投入6万元,为村民改厕64座。

(记者 李东华)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