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下午,淮化集团在市环保部门的监督下拆除了年产18万吨的合成氨系统。该套系统始建于1958年,为淮化集团乃至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都作出极为重要的贡献。但同时该套系统也让淮南市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环保部门介绍,该系统一年排放120多吨COD,废水600余万吨。18万吨的合成氨系统永久拆除标志着我市打响了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的攻坚战。
今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我市要累计削减COD11.9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12.46万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为了兑现对全市人民的承诺,我市坚定不移,背水一战。
调整产业结构 转变增长方式
我市按照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思路,加大调控力度,有效控制了高污染行业的增长。市环保部门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全市重点项目和列入省“861”计划的重点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凡符合“三同时”验收条件的项目,及时办理了环境保护验收手续。近年来,我市通过环评先后否决了12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选址不当的项目;在相关部门配合下我市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制定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分地区、分年度的具体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关闭了宏泰钢铁、田家庵发电厂1#-4#机组、田南热电厂、淮化集团焦化分厂及一批小水泥、小造纸等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督促企业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淮化集团公司利用日本协力银行8000万美元贷款,对老合成氨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德邦兴华公司对生产系统进行全面更新改造,新上了小苏打项目,对纯碱产品产生的废物进行综合利用,并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
建设减排工程 落实减排指标
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污染减排投入机制,全面实施污染减排重点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市确定了22个COD减排工程项目和18个SO2减排工程项目,其中包括:市第一污水处理厂管网完善、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凤台污水处理厂等5座污水处理厂,东部垃圾处理厂、西部垃圾处理厂等4座垃圾处理厂,顾桥矿井及选煤厂、淮化集团废水治理、田家庵发电厂5#、6#机组脱硫、平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4#机组脱硫、洛河发电厂1#-6#机组脱硫、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瓦斯综合利用等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项目,截至目前,市第一污水处理厂管网已完成,运行负荷率达80%以上;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和凤台县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入运行;全市30万千瓦以上机组全部建成脱硫设施,脱硫率达100%;淮化集团公司废水综合治理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资源节约
以支柱行业、大中型企业为重点,实施了发展循环经济“十大工程”,大力发展以节能、降耗、减排为基本内容的循环经济。先后建成了新庄孜、花家湖等5家煤矸石电厂,年利用煤矸石、煤泥达240万吨。粉煤灰用于制砖、水泥掺和料等,建成了淮南市东辰公司、淮南市恒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等各类煤矸石粉煤灰砖厂14家,每年消耗煤矸石粉煤灰200万吨,年产量79400万块标砖,减少占地约45公顷。在瓦斯的利用上,各大矿区都建有瓦斯储备站。淮南矿业集团投入1.8亿元对瓦斯进行综合治理,利用瓦斯2000万立方米,解决6万户居民用气。矿业集团实施矿井水回用工程,矿井水利用率达60%;各选煤厂废水实行闭路循环,实现了洗煤污水“零排放”;田家庵、洛河、平圩三家电厂利用冷却水冲灰,既削减了排放总量,也节约了水资源,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
严格执法监督 强化管理措施
市环保部门开展了工业园区环境违法集中整治,对安徽凤台经济开发区、安徽淮南工业园区和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省级工业园区,进行了规划环评。同时开展了水泥、造纸等高污染高耗能行业企业清理整顿等一系列执法检查行动。对3家企业实施了关闭,对4家企业实行了停产治理,对11家企业实施了限期整改,对17家企业予以了罚款处理。对重点企业和重大减排项目实行定期督查,落实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要求重点排污大户,在确保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削减排污总量。
提升监管能力 打造科技环保
市环保局研发建设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在线智能化监控系统,利用IC智能卡进行总量刷卡控制,对超标、超总量排放,采取关闭阀门的刚性手段进行控制,变“在线监测”为“在线监控”,初步实现了防控一体化。到目前,已建成7座空气自动站、4座水质自动站和11个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完成72家重点企业381台套在线自动监控设备建设,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污染源全面安装了自动监控设施。全市企业自动监控的覆盖面,占排污总量的90%以上。“火电厂脱硫过程监控系统”已通过省科技厅专家鉴定。自动监控系统,为加强污染源监管,推进污染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 张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