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普法惠农育和谐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普法惠农育和谐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6/30 0:40:1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潘集区“五五”普法活动撷英

      农民法制学校、农村法治文化广场、农户“法律明白人”……这些,无不成为潘集区“五五”普法历程中的创造性亮点。

      采访时耳闻一个说法,“法律进乡村”正成为惠及潘集百姓的一个“民心工程”。走进平圩镇平圩村农民法制学校看看,就能直接感受到民心所需,民心所向。村民平学光说话不绕弯子:“俺们农民乐意听普法课,这都与农民切身利益有关。”刚从外地打工回来的余正民认为:“这可是一个实事。”而村民祁素利反映,他特别关注劳动法、关注合同法,因为现在农民打工的多了。“学了法律就有好处,就能受益,就不会吃亏啊!”

     “五五”普法,首次把农民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而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潘集区从“五五”普法一起步起,就将占全区总人口85%以上的农民普法视为重中之重来抓。面对普法难点时,又将“软任务”变成“法律进村入户七个一”的“硬指标”:即每村有一个依法治理工作机构,有一套依法治理规章制度,有一所农民法制学校、有一块法制宣传栏、有一个法制宣传员,每户有一个法制明白人、有一册法律知识读本。

      回眸2006年12月,古沟回族乡在该乡苏杨村正式挂牌成立了首家农民法制学校,为农民学法提供了一个集中、系统、便利的法制宣传场所。以此,潘集区先后培育了架河乡新圩村、平圩镇平圩村等一批农民法制学校的示范典型。这一做法曾在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省、市领导深入该区调研对创办农民法制学校予以高度关注,认为这是农民普法过程中的一种创新,在全省率先创出了一条如何对农民进行普法教育的新路子。

      细想一下,农民法制学校实际上是“民心工程”为民办实事的一个项目。潘集区稳步实施“三步走”策略,辐射带动全面,相继在全区铺开,广纳人才,形成专、兼、聘并存的法制教员队伍,编印、发放普法辅导教材,规范运作,促进农民法制学校有序运行。目前,全区乡村普遍建立了农民法制学校,上法制课1000多场次。

      农民需要什么法律,普法就会宣传什么。于是,涉农、易学、管用、便捷的《农民法律常识60问》手册问世了,一下子编印了5000册,作为全区农民学法的必选教材,分发到每个村,做到学员人手一册。按需施教,理顺民心。如春耕前夕,针对土地、水源纠纷较多和预防假种子等问题,重点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水法、种子法等;农闲期间,针对容易发生婚姻家庭和邻里纠纷等问题,重点宣传婚姻法、计划生育法以及相关的民法知识等;春节期间,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重点宣传劳动法及农民工维权方面的法律知识等;紧紧抓住辖区内煤矿、电厂开发征用土地等热点难点问题,把《土地管理法》关于征用土地的补偿标准等法律法规直接交给村民,让他们心中有本明白账。

      送法下乡,普法为农。“五五”普法期间,一道道“法制大餐”和盘托出:培育了蔡庙村法治大院、平圩村法治广场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在潘集镇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授牌成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举行了“小手拉大手,学法一起走”签名活动;先后举行了农民法律知识竞赛和村干部法律知识竞赛,都是全区范围内的大规模以赛促学的活动;成功举办了2009法治文艺专场演出;向辖区家庭赠送了法制宣传大礼包,发放了家庭法律服务联系卡。“五五”普法期间,潘集区仅仅法制宣传的投入就有130万元。

      与法同行,值得关注的还有企地共建的历程。潘集区煤电资源十分丰富,已建和在建的现代化特大型煤矿为数不少。近年来,这个区牢牢抓住在加快煤、电、化三大基地建设中的关键时机,强化法制宣传氛围,坚持企地共建,携手普法,大力开展了为期100天的普法大行动,通过举办培训班,走访重点户,发放公开信、联系卡、宣传单,组织法制宣讲团到全区涉企周边的96个村(居)及驻潘有关企业进行法制宣讲,积极化解企地矛盾,促进企地关系和谐,为该区成为“皖煤东运”、“皖电东送”的主战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法雨润田园,和风拂民心。惠及农民的“民心工程”,展示了诸多成果。2009年,潘集区被作为全市“法治县区”创建工作联系点。今年4月,全省基层司法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现场会在该区召开,总结推广了潘集依法行政工作经验。全区已有60%的行政村达到“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标准,平圩镇平圩村、架河乡新圩村、泥河镇中黄村先后被评为省及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今年,是“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检查验收年。据悉,潘集区正在积极申报创建全省首批法治县区。

      一首首激昂的普法之歌,久久回荡在潘集大地。从淮河大桥北下,疾驶淮潘公路,直达袁庄城区,一个个法制宣传牌,一个个大型法治景观扑面而来。而信步走进路边的平圩村、蔡庙村法治广场,又能目睹到一个又一个形象、生动、直观的普法场面。

      法律,就在农民身边闪光!

(记者 胡金陵)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