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区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中,坚持把学习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解决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上,用学习的力量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增智”工程,掀起“头脑风暴”。
6月21日上午,大通区机关礼堂里座无虚席。台上,来自市委党校的教授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探讨》为题作专题辅导报告;台下,参加中心组学习的区几大班子成员,区机关部门主要领导、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在认真聆听。教授讲得认真,干部们听得仔细。11时30分,教授的讲课结束,一阵掌声过后,许多干部感叹:“教授谈了许多新观念,让我们打开了新的思路。”
像这样的专题讲座,在大通区,每个月都会举办一次。
在大通区,自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开展以来,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党员,常会捕捉到他们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身影。他们在学习中提升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领工作创新,推动科学发展。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宛如春风般,吹遍了全区各个角落,处处洋溢着争当“学习型党组织”的良好氛围!
组织堡垒绘就“满园春色”
中心组学习是“龙头”,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总抓手”。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核心,区委中心组对理论学习高度重视,中心组的学习坚持每月一次,雷打不动,区主要领导从制订专题到学习讨论、包括中心组成员发言人的选择都要亲自过问、亲自安排。
如何让理论与实践不脱钩?中心组大力开展“学理论、重调研”活动,区级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每年不少于60天。同时,结合工作实际每人每年撰写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1至2篇。
学习成为常态,工作才能进入状态。
今年以来,区委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2次,内容涉及理论、时政、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
“细胞”工程,搅动“思想浪花”。
“上面读报纸,下面开小差,直到掌声起,才知结束了……”用传统老办法抓党内学习,效果就像这句顺口溜描述的那样,成效不好。
如何创新学习形式,提高学习效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大通区积极探索创新学习的思路、办法和载体,大力实施“细胞工程”,搭建党员干部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学习平台,调动和激发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
大通区创新了单位统学、支部督学、领导荐学、个人述学、群众评学、组织考学“六学”模式,同时将学习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习情况好的,予以表扬,并在干部提拔任用上优先予以考虑;对学习情况差的,则不留情面进行警告,年度考核为不称职,真正做到学好学坏不一样,学深学浅不一样,切实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学习动力。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全区举办党课讲座11堂,召开专题辅导报告会5次,举办各类培训32期,印发各类学习刊物5万余份,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20篇。850名党员全部参加了培训学习。
一系列的学习创举,一整套的学习制度,把“软任务”变为“硬约束”,克服了走过场的问题,保证了学习的效果,使干部学得进、愿意学、自觉学,学习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党员先锋拂动“和煦春风”
“以前靠自己的经验管理村上的事,通过学习新政策才发现,那些经验有的已经落后了,如果不带头学习,就有可能被时代边缘化,群众也要骂我啦。所以,为把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群众拥护的领导集体。我们首先就是抓了学习,以党员主题教育、作风教育和‘三会一课’等活动为契机,增强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在谈到怎样认识学习的问题上时,被评为全市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的九龙岗镇曹店村支部书记吴怀典由衷地说道。
同样,把学习当成一种“力量”的还有孔店乡舜南村党支部书记郑义平。他告诉记者,除了在区里举办的培训班上学习了“新农村建设”、“中央1号文件精神”等内容外,镇里还通过组织“科技之春”、收看远程教育片等活动丰富了他们的知识。现在他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带领群众种植优质苹果、梨和杏等水果。目前,舜南村的产业结构得到了较大调整,农林牧等得到了均衡发展。其中经果林已发展到近2000亩,并涌现出一批种养殖大户。
学习,是春风,似甘霖,滋润着全区党员干部求知、向上、进取的心田……
据了解,2009年,全区有2个党组织、7名党员干部荣获“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市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上窑镇党委、洛河镇党委获“五个好”乡镇党委称号,5个村党组织荣获“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称号。
为民服务彰显“寸草春晖”
“加强理论学习,不能单纯地就理论学理论、就学习抓学习,必须俯下身子,与自身发展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区决策者表示,只有积极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坚定不移地实施能人带动战略,才能为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俯身”工程,促进作风“变脸”。该区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及时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动力,围绕深化“三级联创”活动,深入开展“五好党委”、“双培双带”等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区4个乡镇和大通街道办事处均建立了便民服务和群众诉求中心,在8个基础较好的村科学设立了村级党群活动、技能培训、村民议事、文化娱乐、便民服务五个中心,形成了以城带乡、互促共进、城乡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我家养的母猪怀孕一个来月,现在一天都没吃食,拉莲子屎,问该怎么办?”九龙岗镇养殖户王新丽打电话到镇便民服务中心,不到十分钟,镇党员兽医就赶到现场,并很快查找出症状,没过多久,母猪就进食了。王新丽感激地说:“便民服务中心让俺增强了养殖的信心!”
现在在大通区,党员干部深入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机关社区等场合,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党员干部“帮扶困难群众”活动、党员“先锋工程”活动……已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了解,全区已有640余名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成了帮扶对子,为困难群体落实帮扶资金159.3多万元,提供致富信息220余条,解决实际难题375个,帮助130余名返乡失业农民工实现了“二次创业”和再就业。
(记者 张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