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区现代农业发展渐入佳境
炎炎夏日,大通区到处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蔬菜基地里人头攒动,“农”字号企业车间机器轰鸣,田成方,路成网,沟渠纵横交错,这是该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幅美丽画卷。如今,科技农业、生态农业、专业协会正引领着大通区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大通区按照“城郊结会、优势互补、城乡一体、综合发展”的思路,大做城郊型农业“特”字文章。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心向优势主导产业转移,把基地建设的布局向优势产区集中,把农户发展的重点向优势产业引导,制定特殊政策、施行特定规划、形成特色产业、实现了特别效益。孔店乡新街村从2008年开始以合作社的形式开展土地流转建设草莓示范区,对涉及到的6个村民小组、300多户农民的土地进行统一流转,现示范区面积已达800亩。通过集中土地流转,使种植户的草莓生产集中连片,不仅有利于种植户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而且有利于形成生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现在,每亩草莓年产量可达2000-2500公斤,年产值达1.2-1.5万元,除去钢棚(造价3500元,可用6-8年,年均投入不足600元)、薄膜、地灌、肥料等投入总计约4880元,年净收益8000元左右。合作社现已吸纳种植户150户,户均年纯收入3万元以上。同时,土地流转增加了流转户土地收益,让近200个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按照现有的种植条件,农民自己耕种每亩净收入为510元,流转后土地租金为600元,加上各种补贴每亩净收入可达700元,比流转前增加了30%以上。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这个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确定主打产品,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划分特色产业区域,实施龙头带动、特色品牌、养殖致富、科技入户“四大工程”,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块状经济发展格局。该区围绕蔬菜、瓜果、规模饲养、淡水养殖四大基地建设,积极推动产业兴村,努力为新农村建设创造物质条件。这个区围绕六大特色农业基地,培育建成了以九龙岗镇为主的奶牛养殖基地,以洛河、上窑、孔店70多户蛋鸡户为龙头的养殖基地,以刘郢和淮南农场为依托建成200多棚规模食用菌生产基地,以蔡城塘、高塘湖为主的水产养殖基地,以洛河淮建和孔店为主的2000亩标准化大棚绿色蔬菜种植基地,以孔店、上窑、九龙岗三个千亩果园为主的果木种植基地。仅基地的特色农业一项就使农民人均增收500多元。形成了乡乡镇镇挖潜力,村村户户创特色的发展格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业村30多个,带动“一村一品”生产农户1000多户。
(通讯员 宗承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