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我们的酥瓜特别甜”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我们的酥瓜特别甜”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6/22 0:15:0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潘集区酥瓜种植能手大赛速记

      “后湖生态园,酥瓜香又甜”。

      “金香酥瓜,人见人夸”。

      “南龙酥瓜,潘集首家”。

       “田牛田牛,酥瓜最牛”。

      6月18日上午,潘集区草原人家酒店内张灯结彩,果香四溢,由潘集区农林局主办的酥瓜种植能手大赛正在这里举行,经过层层推荐选拔的19家酥瓜种植大户纷纷打出自己的宣传口号,拿出自己最大、最甜的酥瓜参加种植能手的激烈角逐。

     “潘集酥瓜甜又大,质优味美甲天下”。潘集区农林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说:“此次大赛的举办旨在宣传潘集酥瓜品牌,推广种植技术,促进酥瓜产业发展”。

      据了解,酥瓜生产是潘集区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亮点,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区酥瓜生产面积已扩大到5600亩,每亩效益达到6000元以上,酥瓜种植户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目前潘集区酥瓜产业的区域布局已初现轮廓,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酥瓜生产专业村及生产基地,主要有西部包括芦集代楼、姚幸,潘集夏圩的酥瓜生产基地;中部以田集南圩、瓜元为主的酥瓜生产基地;北部以泥河杨柳为主的酥瓜生产基地。同时,酥瓜生产从传统的露地栽培发展到现在的保护地栽培,不仅提高了产量、提前了上市时间、增加了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保护地栽培改变了原有露地酥瓜脆而不甜,外观差的缺点,形成了“南龙”、“田牛”、“金香”等品牌酥瓜特有的香、甜、酥、脆的独特风味。

      比赛现场,潘集区古沟回族乡於湖蔬菜协会的於天金告诉记者说:“我是第一年种酥瓜,种酥瓜相对比种传统作物收入增加许多,十分感谢政府给我们搭建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希望通过此次比赛,能够起到更大的引导示范作用,鼓励更多的农民兄弟调整产业结构,让更多的人种酥瓜。”

      据区农林局负责人介绍,潘集区酥瓜种植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酥瓜种植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品牌还不响等问题日益突出,潘集区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着力将酥瓜产业做成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同时,为了实现酥瓜周年生产、周年供应市场的目标,2009年潘集区实施了酥瓜秋延栽培试验,现在试验已获得成功,亩产酥瓜2000公斤以上,产值8000元,而且较春早熟栽培更为省工,下一步区里还将在此基础上,实施酥瓜越冬栽培试验,使产品供应元旦、春节市场,实现酥瓜的周年生产和周年供应。

     “我们的酥瓜特别甜”。经过专家对参赛酥瓜外观、口感、含糖量、农药残留、包装等方面的综合评定,潘集区绿丰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的胡春雷最终折桂。胡春雷高兴地说道:“我今天非常高兴。我以后要把酥瓜做得更强,更大,让酥瓜为我们当地群众带来更多的收入。” 

(记者 苏 强)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