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在福建一制鞋厂打工的凤台县桂集镇农民刘德山通过电话与镇农机合作社签订了小麦代收协议。同刘德山一样,桂集镇勇敢村村民夏寿云的一双子女也没有回来,家里的几亩麦子也交给了村农机合作社收割。
夏寿云告诉记者,“今年,把家里的小麦全部交给合作社,既省心又放心。我算了一笔账,按最高价每亩45元计算,我家7亩麦子才315元,比让孩子回来划算。”
凤台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随着“务工经济”的兴起,该县众多农村年轻富余劳动力纷纷选择去沿海“淘金”,每逢午秋农忙时节,弊端凸显。为破解这一难题,让缺少劳动力的农户也能及时收割小麦,今年,该县创新工作思路,把全县拥有小麦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具的农户,相互组合起来,成立了16个镇(村)“农机合作社”,主动为留守老人和妇女等劳力缺乏的农户代收代运小麦。农户只要将自己的农田位置、面积,与“农机合作社”签订好代收代管合同,按亩缴纳费用,小麦收割、运送一切均由“农机合作社”包揽。
据统计,今年午收,该县有3万多名在外务工的农民和家乡农机合作社签订了近30万亩代收小麦合同,约占全县小麦种植总面积的一半。
(记者 朱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