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凤台县农民委托合作社麦收不用愁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凤台县农民委托合作社麦收不用愁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6/22 0:12:3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6月12日,在福建一制鞋厂打工的凤台县桂集镇农民刘德山通过电话与镇农机合作社签订了小麦代收协议。同刘德山一样,桂集镇勇敢村村民夏寿云的一双子女也没有回来,家里的几亩麦子也交给了村农机合作社收割。

      夏寿云告诉记者,“今年,把家里的小麦全部交给合作社,既省心又放心。我算了一笔账,按最高价每亩45元计算,我家7亩麦子才315元,比让孩子回来划算。”

      凤台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随着“务工经济”的兴起,该县众多农村年轻富余劳动力纷纷选择去沿海“淘金”,每逢午秋农忙时节,弊端凸显。为破解这一难题,让缺少劳动力的农户也能及时收割小麦,今年,该县创新工作思路,把全县拥有小麦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具的农户,相互组合起来,成立了16个镇(村)“农机合作社”,主动为留守老人和妇女等劳力缺乏的农户代收代运小麦。农户只要将自己的农田位置、面积,与“农机合作社”签订好代收代管合同,按亩缴纳费用,小麦收割、运送一切均由“农机合作社”包揽。

      据统计,今年午收,该县有3万多名在外务工的农民和家乡农机合作社签订了近30万亩代收小麦合同,约占全县小麦种植总面积的一半。     

(记者 朱庆磊)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