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举报宣传周活动中 淮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许治安答淮南日报记者问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举报宣传周活动中 淮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许治安答淮南日报记者问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6/21 0:16:0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问:许检察长,请问全国检察机关统一开展“举报宣传周”活动,具体时间是怎么安排的?

      答: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十七届中纪委五次全会和党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以及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全国检察长会议精神,结合检察机关举报工作实际,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于今年6月21日至25日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2010年“举报宣传周”活动。

      问:今年的“举报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答:今年举报宣传的主题是:“依靠群众,反腐倡廉,服务大局”。

      问:“举报宣传周”活动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通过这次活动,使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党和国家关于反腐败工作的方针政策,将中央精神传播到群众中去,激发群众举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的热情,提高人民群众同腐败行为做斗争的自觉性。

      问:今年的“举报宣传周”活动有那些宣传形式?

      答:今年,我市两级检察机关将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举报宣传。如奖励一批举报有功人员,并按规定适当宣传,派出大量的检察官走上街头设点宣传,张贴宣传挂图, 散发各种宣传材料,接受群众法律咨询;开展网络访谈;检察长接待日和下访巡访;深入重点行业单位召开座谈会;结合典型案例上法制课;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检察机关的职责、制度以及案件受理范围和办案程序,宣传新修订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宣传12309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举报电话主要功能、使用方法,引导人民群众熟悉使用。

      问:许检察长,请你谈谈《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

      答:新修订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就检察机关开展举报工作进行了完善,这里我谈三个问题,首先从举报受理看,从来访到上网,多个渠道任你选。来访、来信、来电成为最早出现的线索受理模式,至今仍是群众采用较多的举报方式,网络举报,是目前一种新型举报方式,在加强网络举报建设的同时,电话举报也在大步迈进,去年5月底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举报电话“12309”试运行以来,为电话举报进行了一次新“换装”。其次从线索处理看,“一个萝卜一个坑”,每条线索都倍受珍惜。检察机关受理的举报线索,由举报中心统一管理,即使是检察长接到的举报,也将首先送到举报中心进行登记——举报中心是检察机关接受举报的窗口,审查分流是入库线索面临的第一道处理程序,在做好环环相扣的分流工作的基础上,举报中心还实行定期清理举报线索制度,对线索的查办和反馈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珍惜,是检察机关对待每条举报线索的态度,以前是,现在是,将来还是。再次,从答复和保护看,在激发群众举报热情,增强社会反腐意识的同时,被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同样得到重视。

      问:我市检察机关近年来查办举报线索的成效如何?

      答: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显示,检察机关查办的职务犯罪80%来自群众举报,我市两级检察机关查办的大要案大多数案源也都来自群众举报。

      问:我市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近年来,在淮南市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市检察机关开展了一系列预防活动。特别是在预防宣传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深入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以预防教育讲座为基本形式,配以图片展览、板报橱窗、媒体宣传、知识竞赛、公益广告、现身说法、参观监狱、制作警示教育光盘,编写预防书籍、发布廉政短信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受教育人数达数万人。并认真开展了预防调查和犯罪原因剖析,写出几十篇预防调查报告和检察建议,多篇调查报告在媒体刊发。许多检察建议被发案单位采用,受到广泛赞扬。我市检察机关各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始终走在全省检察机关的前列。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