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时节,记者在毛集实验区的原野上看到,往年浓烟滚滚的场面一去不复返了,一辆辆秸秆打捆机将麦秸吃得一干二净。
6月8日,在毛集镇毛集村麦田里,被联合收割机粉碎的秸秆均匀地洒落在田间,地里的麦秸就被秸秆回收大户范美鹏的4辆打捆机给吃掉了,并“抢”到了车上。他高兴地说:“今年,我购置了3台打捆机,到农民田间地头收秸秆,收回来过以后,深加工,加工过后替代煤炭,可以作沼气发酵原料。”据老范介绍,在实验区政府的支持下,今年,他新购买了3台秸秆打捆机,每天可将300亩的小麦秸秆进行打捆,农民每亩地麦秸可获得收入30多块钱。运回去的秸秆经过机械压块,可以用来做燃料,每吨可买到240块钱,也可以用来做培育食用菌的基料。
毛集村农民陈新利家的8亩小麦还未收割,秸秆便被老范订购一空,他不再为麦秸秆存放发愁了。他说:“今年小麦收割过后,我们有小麦秸秆打捆机来给我们秸秆打捆。第一,不要焚烧,少污染环境;第二,还可以增加我们的收入。”
时值夏收时节,毛集实验区成立了农作物秸秆禁烧回收利用指挥部,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要求所有包乡镇、包片、包村和包地块的干部,加大宣传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区里对秸秆回收户在购置机械、秸秆压块的销售上进行财政补贴;在机械维护上派农业技术人员跟踪服务,有效地控制了小麦秸秆的焚烧,减少了区域空气的污染。预计,今年这个区将有4万亩的小麦秸秆得到综合利用。
(李长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