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毛集实验区今夏吹响“集秸”号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毛集实验区今夏吹响“集秸”号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6/13 0:20:1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夏收时节,记者在毛集实验区的原野上看到,往年浓烟滚滚的场面一去不复返了,一辆辆秸秆打捆机将麦秸吃得一干二净。

      6月8日,在毛集镇毛集村麦田里,被联合收割机粉碎的秸秆均匀地洒落在田间,地里的麦秸就被秸秆回收大户范美鹏的4辆打捆机给吃掉了,并“抢”到了车上。他高兴地说:“今年,我购置了3台打捆机,到农民田间地头收秸秆,收回来过以后,深加工,加工过后替代煤炭,可以作沼气发酵原料。”据老范介绍,在实验区政府的支持下,今年,他新购买了3台秸秆打捆机,每天可将300亩的小麦秸秆进行打捆,农民每亩地麦秸可获得收入30多块钱。运回去的秸秆经过机械压块,可以用来做燃料,每吨可买到240块钱,也可以用来做培育食用菌的基料。

      毛集村农民陈新利家的8亩小麦还未收割,秸秆便被老范订购一空,他不再为麦秸秆存放发愁了。他说:“今年小麦收割过后,我们有小麦秸秆打捆机来给我们秸秆打捆。第一,不要焚烧,少污染环境;第二,还可以增加我们的收入。”

      时值夏收时节,毛集实验区成立了农作物秸秆禁烧回收利用指挥部,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要求所有包乡镇、包片、包村和包地块的干部,加大宣传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区里对秸秆回收户在购置机械、秸秆压块的销售上进行财政补贴;在机械维护上派农业技术人员跟踪服务,有效地控制了小麦秸秆的焚烧,减少了区域空气的污染。预计,今年这个区将有4万亩的小麦秸秆得到综合利用。

(李长政)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