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农家少闲月 芒种人倍忙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农家少闲月 芒种人倍忙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6/9 0:20:2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潘集区夏收见闻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6月7日,农历芒种刚过,正值夏收大忙时节,记者驱车前往潘集区部分乡村采访,所到之处机声轰鸣,麦浪翻滚,一台台联合收割机驰骋在金色麦浪中,一片片小麦在瞬间变成了一堆堆金灿灿的麦粒,运粮车川流不息,到处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人欢机鸣的繁忙抢收景象。

      上午9时30分,记者来到祁集乡祁集村淮阜铁路旁的麦地田头,看到五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作业,村民们或在忙着装袋,或在忙着往拖拉机上扛刚刚收获的麦子。走进陶郢自然村陶传伍的麦地里,这名中年汉子喜笑颜开地和妻子正在地头把联合收割机收割的小麦往口袋里装,“现在收麦省事多了。”陶传伍说,“以前全靠人用镰刀割麦子,打场晒粮,又收又种,少说也得忙个10来天。现在联合收割机收脱一遍清,方便、省事又快,一亩50块虽说贵了点,可这钱花得值。”陶传伍告诉记者,他两个哥哥和家人都在外面打工,午收也没要他们回来,“天气好的话,8亩麦子二三天就收完了,他们回来没必要。” 

      村民陶传伟和其他村民一起正在一袋一袋地把刚收的麦子往小四轮上扛,村支书陶传龙向记者说:“他这是在帮邻居往家拉麦子呢。村里在外务工人员几乎都未回乡,午收期间邻里相互帮忙已是常事。”据其介绍,自5号开镰以来,该村已收割1000多亩。“到今天下午,全村3500亩小麦至少能收掉2000亩。”陶传龙说。

      在祁圩村村头,记者遇到了在外务工回乡青年祁玉波。他对记者说:“父亲年纪大了,9亩麦子怕哥嫂忙不过来,就和未婚妻请假回来帮着忙忙。毕竟是一季庄稼,只有收到家才安心。”

      记者驱车来到祁集乡政府,该乡负责人说,为了确保夏收顺利进行,乡里在一周前就全面部署了“三夏”工作,并对乡村道路、桥涵予以维修,5日开镰后,乡里又联系调配了80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分散在各村抢收,7个渡口派专人值守,确保午收期间渡运安全。截至7日上午,全乡1.9万亩小麦已收割三分之一。

      随后,记者沿着平芦路西行来到架河乡杨集村,虽然时值中午,但路两旁的麦田里依然是机声轰鸣人忙碌。今年61岁的杨继和老汉与老伴站在收割机一侧一边忙着灌装麦子,一边对记者说:“俺两个兄弟一家在淮南打工,一家在阜阳打工,他们的地都给我种了。8亩麦子眼下收了5亩了,那几亩是湾地,天公作美的话,明天就收完了。”村民苏学灿和老伴坐在树荫下等候收割机,他家5亩小麦才收了2亩。看到其他家收得快,苏学灿有些着急:“天气预报讲这两天可能有雨,还是趁早收了的好。”

      采访中,架河乡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乡3万亩小麦已抢收过半,“现在全乡上下全力以赴忙夏收,确保到手的粮食颗粒归仓。”

      据潘集区农林局负责人介绍,针对夏收期间可能出现异常天气情况,潘集区今年夏收工作立足“早”字、突出“抢”字、做到“好”字,60多名专业农技人员划片包保到乡(镇)、村,指导、服务农民抢收,做到成熟一块收割一块。截至7日下午3时,全区已收割小麦7.76万亩,占应收面积的20%。

(记者 祁 昂)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