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7日,对于“十年寒窗萤雪读”的莘莘学子们,是个“特别”的日子——高考第一天。
这天,淮南市全天最高气温29摄氏度,清风徐徐,天公作美。而高考,正在怎样的环境下进行着?记者从多方位领略了这场牵动人心的“国考”。
监考最严的考点:考场实现联网“监考”
“淮南二十六中作为全市第一个标准化考点,高考期间将全程跟踪录像,谢谢合作。”步入考区,一则告示让考生多了几分关注,感受到了更多的公平。
今年高考,淮南二十六中考点承担的是全市艺术考生参加高考,设置了48个考场,每个考场都安装了电子巡查系统。电子巡查系统是通过安装在各个考场的摄像头,将考场内的视频信号通过网络传输给设在淮南市国家教育考试考务指挥中心的国家教育考试考务管理与服务平台,实行实时监控。
由于该系统已实现全国联网,高考期间,包括教育部、安徽省及淮南市国家教育考试考务指挥中心均可随时通过视频巡查各考场情况。
记者在淮南市国家教育考试考务指挥中心看到,淮南二十六中不同考场同时显示在大屏幕的不同区域上,每隔大约三十秒,屏幕会自动切换一个考场的画面,画面上学生们的举动一目了然。
据了解,“国家教育考试考务管理与服务平台”在我市的启用,是我市教育考试技术领域的一次革命性突破,更是促进考试公平公正、维护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利益的需要。
考生最少的考场:为4名考生,我市首设少年班考场
在淮南一中考点的主教学大楼内,辟有一个特殊的考场。说它特殊并不是考场布置有什么例外,而是在这个考场里考试的考生只会有四名,而且个个都是一张娃娃脸。原来,这是市招办在淮南一中考点内专设的“少年班”考场。在这个“考场”里考试的孩子们,今年都报考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据考点的监考老师介绍,科大少年班的报考年龄限制为16周岁,因此当天三名(有一名缺考)前来考试的考生均为1994年及以后出生,他们考试的科目与当地高考科目相同。而这三名考生还都来自大通区。
图一:护航高考责无旁贷。
图二:第一场考试完了。
图三:爱心卡寄语考生。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