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里书写他们的威严,火魔前映衬他们的铁骨,危机中铸就他们的金盾之魂。我市消防官兵奋战在救火、救人最前线,以青春和热血经受烟与火的洗礼,用真情和忠诚谱写了一篇篇爱民为民的动人篇章——烈火丹心写忠诚
头顶的警徽,代表着他们神圣的职责;身上的橄榄绿,象征着平安与祥和;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他们甘愿出生入死;保卫人民的幸福生活,他们不怕赴汤蹈火。
在八公山下、淮河河畔,有一支备受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关注、被群众广为传颂的公安现役队伍——淮南市公安消防支队。广大官兵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恪守“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三句话总要求,救人于水火之中,助人于危难之时,用满腔真诚谱写青春,用一身肝胆映照赤诚,守护了一方平安。2009年,淮南市人民政府连续第2年被省政府评为消防工作先进单位。市消防支队在全省消防部队年终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并作为全国50个先进支队之一受到公安部消防局的表彰奖励;同时,作为安徽省消防部队唯一一个“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受到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的表彰。此外,因实绩突出,市消防支队被市政府荣记集体二等功一次。
有一种精神,叫奉献
“浓烟烈火无所畏惧,抢险救援彰显英雄本色”,透过消防官兵身上一道道疤痕,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淮南消防是淬着血与火写成的英雄史。2007年至2009年,消防支队共接警2870次,其中灭火1610次,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1260次;出动车辆4520台次,官兵26330人次,救助遇险群众1270人,抢救和保护财产价值近亿元。
——【镜头回放】“5·12”汶川大地震救灾的淮南消防官兵
面对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淮南消防支队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调集15名官兵驰援灾区,全力展开生命救援,先后转战5个救援现场,连续奋战了8天,共搜救遇难群众26名,抢救财产价值20余万元,为灾区运送物资70多吨,捐款共计13万多元,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
——【镜头回放】奋战在冰雪灾害中的消防身影
面对2008年年初历史罕见的冰雪灾害,淮南消防支队全警动员,全线出动,积极铲雪除冰,全力救助被困群众,期间全市消防部队共接警出动20余台(次),出动官兵200余人次,救灾1次,抢救遇险群众5人,组织扫雪21次,清扫路面20余公里,为受灾群众送水200余吨,抢救财产价值100多万元,为成功抗击冰雪灾害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镜头回放】奥运安保中营造良好消防安全环境
面对繁重艰苦的奥运消防安保任务,消防支队检查单位3919家次,发现火灾隐患1061处,督促整改火灾隐患972处,督促整改重大火灾隐患13处,责令停产停业79家,查封隐患单位3家,行政拘留14人。同时,出动200名执勤人员和10余台消防车,在宾馆住地、休息点、沿途5个执勤点和起跑仪式现场开展执勤保卫任务,组成150人的应急救援分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为奥运火炬淮南站传递创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镜头回放】一心为民造就消防英雄
2009年2月,凤台县一饭店厨房着火,47名“食客”被困火场。消防官兵迅速出动,在第一时间赶赴火场,20多分钟扑灭明火,所有被困人员全部成功救出。
2009年春节,我市一废品收购站在深夜突发大火,大火危及仅一墙之隔的液化气罐充装点,里面其中的2只气瓶已开始燃烧,随时可能发生爆炸。危急时刻,及时赶到现场的淮南消防官兵冒着生命的危险,果断处置,最终将充气点里的22只液化气瓶全部安全转移。
2009年7月,田家庵区家乐福工地塔吊上,一女子在90米高空欲轻生,消防官兵火速到达事发现场,联合民警疏散围观群众并配合民警对其进行劝说,在2个半小时的共同努力下,轻生女子最终安全的返回了地面。
……
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我市消防官兵用忠诚与信念守护着一方平安,用热血与青春筑起生命的屏障。
有一种责任,叫坚守
消防,重在预防。
为实现火灾预防“关口”前移,消防支队紧紧抓住提升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这一关键,大力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积极构建社会化大消防格局。
2007年至2009年,全市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共检查单位1.4万家次,发现并整改一般火灾隐患6140处、重大火灾隐患46处,实施行政处罚513起,警告352人,拘留27人,责令“三停”475家次,罚款136万元。共开展各类消防知识培训、演练900余次,受教育群众达11万人次,人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消防支队扎实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完善了岗位练兵奖惩激励机制,组建了特勤班和灭火、抢险救援攻坚组,强化业务技能和体能训练,全力打造淮南消防铁军。举办了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评估业务培训班,修订了408家重点单位灭火预案,不断提升高层、地下建筑以及公众聚集场所火灾扑救能力。
同时,消防支队不断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5300万元,新购消防车32台,其中特种车辆9台,常规车辆23台,购置器材装备8000余件(套)。精良的装备让消防官兵如虎添翼,在“急、难、险、重”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战斗中发挥了攻坚克难的作用,为保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有一种力量,叫凝聚
淮南市公安消防支队下设9个大队、1个特勤中队,担负着全市2597平方公里、240万人的消防安全保卫任务。如何把这支队伍锻造成一支威武之师、钢铁之师,在关键时刻能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是支队党委班子始终努力的课题。
“班子强,则一强俱强”。支队把班子建设放在各项建设的首位,把营造团结和谐的干事氛围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四个一”的和谐理念,即:相处“一家人”,进而“一条心”,工作上“一盘棋”,上下拧成“一股绳”,在支队倾力营造政通人和的和谐政治生态,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开展常态化尊干爱兵教育活动,狠抓安全防事故工作,从2007年到2009年连续三年被省消防总队评为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进一步凝聚了警心,筑牢了忠诚警魂。
消防支队大力推进消防信息化建设,初步实现了指挥调度扁平化、应急处置可视化、会议系统视频化、基层管理动态化、基础工作信息化、社会资源联动化、信息应用网络化。大力推进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做到重大火灾隐患提前整改,城市火灾防控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全市连续26年未发生重特大以及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大力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百户危困家庭帮扶工程”等活动的开展,树立了消防部队良好形象,消防抗震救援队入选感动淮南“十佳事迹”,部队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警民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一幕幕感人的场景,消防官兵用他们的真情演绎着一首首爱的颂歌,让爱民的春风吹尽百里煤城的每个角落,把爱的阳光洒满每一个无助的心田,树立起消防官兵“亲民、爱民、为民”的崇高形象。
(记者 柏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