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忙的城市生活,我们仿佛忘记了自己还会呼吸。在这短短的一个小时里面,我们静坐,用心跳声呼应着万物的呼吸。“地球一小时”——在黑暗中,请您与地球共同感觉呼吸。


3月27日是“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日,这是一个具有全球号召力的活动,旨在提醒人们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共同构建环保世界。伴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淮南市民加入了这个活动。
网友博客熄灯一小时
一年熄灯一小时,对个人来说只是一小步,但对全国乃至全球的节能工程来说却是一大步。“地球一小时”活动,网友纷纷发帖说出了他们在这一小时内的参与过程。
网友“长大”说,往常的这个时候(八点半至九点半),我们一般都会坐在电脑旁,从事着自己喜欢做的事。但是,3月27日晚上的这一个小时,不仅不会用电脑,也不会收看电视,总之,与电有关的一切都将暂时停滞。
请你轻轻地闭上眼睛,深深的呼吸,是否闻到了刚刚破芽的清新还有那娇嫩的芳香?请你轻轻地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是否听见潺潺淙淙的水声还有那雨的节奏……这不是抒情诗,而是网友“无语”响应“关上灯,点亮希望”写的博客。加入到“地球一小时”的阵营中来,为阻止全球气候恶化尽一份力,受到网友的积极关注。
网友“倡导环保”发表了题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博文。他说,大家经常听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活动,但是关灯一小时,你真能做到吗?其实关灯一小时只是一个倡议,不是要求,而是希望以此唤起大家的节约和环保意识。
网友“爱家爱”表示,不难看到,“地球一小时”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其实,熄灯一小时的意义不仅在于节约能源,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更在于抛砖引玉,利用一小时的黑暗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爱惜家园的意识。节能,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对于热爱地球的人来说,熄灯一小时,仅仅只是拉开了倡导节能环保、抵御气候变暖的序幕。当节能环保成为一种长期的习惯和意识,今后即使没有专门的熄灯活动,我们也能自觉地关闭多余的灯光,节省能源。点滴之水汇成海洋,抵御全球变暖也就有可能真正实现。
27日晚大学校园寝室黑了一片
“27日晚8点半,全球熄灯一小时,请大家积极响应!”进入3月以来,能源城不少高校的QQ群里都在转发这样一条消息,可喜的是,今年的宣传效果似乎比去年更好。当晚8点半,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寝室楼,有三分之一的寝室灯突然间全黑了。安徽理工大学、淮南联合大学、淮南师范学院的学生住宿区,灯火也全暗了一大片。黑灯一小时,大家都在干啥,记者采访了几位大学生。
走进安徽理工大学西校区的女生宿舍楼,记者眼前漆黑一片。该校外国语学院的4个女生正凑在一个笔记本电脑前面看电影。学生刘莉莉告诉记者:“如果不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我们在寝室起码得开一个电脑、3个台灯、一个日光灯。现在,一个贮满电的笔记本电脑就可以满足4个人的休闲娱乐需求。通过参加活动,我们体会到了环保需要大家共同参与,每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无穷的。”
记者了解到,在地球一小时里,同学们有在寝室开“卧谈会”的,还有在黑暗中默背外语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一段有意义的经历。
一小时的背后还有低碳生活的理念
在熄灯的一小时里,安理大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唐丽,用自己的手机拍下了“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一些片段,拍摄的同时她思索了很多。“3月27日星期六 晚上八点三十分至九点三十分——熄灯一小时。在这1小时里我想了很多很多,近几年来世界上天灾人祸不断,沙尘暴、地震、海啸……环保已经刻不容缓,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来挽救地球?”这句话摘自唐丽的日记。作为一名有心环保的志愿者,她和其他大学生志愿者们共同策划并参与了“低碳生活周”活动,当晚的“地球一小时”活动虽然是活动的尾声,却也是他们开启未来无数个低碳生活日的起点。“低碳生活周转眼就过去了,在最后的拯救地球一小时活动里,我想只要人人都能养成好的习惯,这个地球也许真的会变得很不一样。”
唐丽向记者介绍了她和同伴的“低碳生活周”。通过她们在生活周内的点点滴滴,记者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地球一小时活动”和“低碳环保”这个理念之间的紧密联系:
3月22日 星期一 家庭节水——留住一桶水,节约一公斤水
唐丽和志愿者们来到学校食堂和宿舍水房张贴“节约用水”的标识。在这一天中,大学生志愿者们把洗脸后的水用来洗脚,洗衣用过的水用来投墩布。通过这些生活细节,志愿者们鼓励更多的人和她们一起节水。
3月23日 星期二 节能办公——保护树木,少用十张打印纸
唐丽和志愿者们来到本校教室办公区和学校周边一些单位的办公室,进行低碳办公——“节省10张纸”的宣传,帮助人们打印文件。为了尽量减少办公室的打印用纸,她们在每次打印前都会仔细考虑,以避免不必要的电子邮件或文件打印出来浪费纸。同时,她们教导人们通过双面打印减少用纸量,循环回收用完的文件纸。
在这一天,细心的大学生志愿者们还一起去买了手帕,用这种方式来减少纸巾的使用。
3月24日 星期三 低碳出行——选择公交,少开一天私家车
大学生志愿者们来到田家庵区的停车场对私家车主进行“低碳交通”的宣传,每月尽量少开一天私家车,改成拼车,骑自行车,步行等方式。以身作则的大学生们,跑了10余个大大小小的停车场,都是骑自行车完成的。
3月25日 星期四 低碳购物——自带环保袋,拒绝塑料袋
为了提倡大家少用一次性的塑料袋,志愿者们发送环保的购物布袋——提倡大家环保购物。
3月26日 星期五 节约能源——关掉不必要的电器,节约一度电
大学生志愿者们认为,在生活中人们离不开电灯和能源,同时人们也有很多减少浪费的简单方法。当人们长时间离开办公室或者家时,应随手关灯、关饮水机、拔掉不用的电器插头。同时还可以更换节能型照明用具、使用节能家电及办公产品。
3月27日 星期六 地球一小时活动熄灯一小时
在这熄灯的一小时中,志愿者们积极联系学校,熄灭了教学楼、公共设施、标志物建筑的灯光。并在学校的操场上进行了一场题目为“What should we do to save energy?“关于低碳生活的英语辩论赛,大家兴致勃勃各抒己见,练习英语口语的同时也更好地参与到了低碳生活中来。
3月28日 星期日 通过网络等方式传达“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心得,并与更多的人分享低碳生活周的快乐和收益
唐丽告诉记者:“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中,人类的生存也极大地受到了威胁。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让我们不得不意识到这种危害延续下去的严重性,而只有通过改变全球民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才能减轻这一威胁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地球一小时’活动由此产生。‘地球一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特定的时间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其实,节电、节水、节能、减排,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其背后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为了我们共同生存的环境更加美好,我们要把低碳坚持到底!”
图一:安徽理工大的学生们正在宣传“地球一小时”活动
图二:大学生志愿者们在学习“低碳”方面的环保知识
(记者 李 卉 罗 静 王 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