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图片新闻 > 节水节电节能 一个都不能少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节水节电节能 一个都不能少
【字体: 】 发布时间:2010/3/24 0:35:1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大学生志愿者诚邀市民加入“低碳生活周,”为减少碳排放做出贡献

      自哥本哈根会议上传出的“环保钟声”犹在耳畔回响,转眼间第18个世界水日已经到来。2010年3月22日不仅是第18个世界水日,也是“留住一桶水”项目连续开展6周年的纪念日。为响应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城市更美好”的主题,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大学生环保志愿者,于3月22日向广大市民发出参加“低碳生活周”的邀请:自3月22日起一周内(该周的3月27日还是世界自然基金会2010“地球一小时”全球性公益活动日),以“家庭节水、办公节能、低碳出行、低碳购物、节约用电”和地球一小时”等实际行动,弘扬低碳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再次与世界携手,展现保护生态环境的信心和决心,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

     “低碳生活周”安排

      通过采访大学生志愿者记者得知,他们还别出心裁地为大家做好了周详的“低碳生活周”安排:3月22日家庭节水——留住一桶水,节约一公斤水;3月23日节能办公——少用10张打印纸;3月24日低碳出行——选择公交,少开一天私家车;3月25日低碳购物——自带环保袋,拒绝塑料袋;3月26日节约能源——关掉不必要的电器,节约一度电;3月27日晚上8点——熄灯一小时。

      徒步口头宣传环保

      目前,“低碳活动周”活动已经启动,大学生环保志愿者们信心满满、以身作则,陆续通过海报、传单、电子贺卡、网络发帖等形式在校园、市区和网络里进一步宣传“低碳生活”的环保理念,并将通过举办讨论会、辩论赛、演讲比赛、环保DV作品大赛、签名承诺等形式,使这一理念在广大师生和市民中得到深入的普及。

      在3月22日当天的行动中,大学生走上洞山路、朝阳路,徒步口头宣传环保理念,并自发在校内实践节约用水。他们表示愿意携手淮南市民,一起参加“低碳生活周”活动,因为保护生态环境不仅要从自身做起,还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低碳生活”进社区

      3月22日,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大学生志愿者走进淮南市田家庵东苑社区,举行了主题为“落实两会精神,倡导低碳生活”的宣讲。

      为做好本次宣讲活动,志愿者服务团用了一周多时间,精心制作了3块展板、1条横幅、2段视频、1个课件和500张宣传单。
活动以今年“两会”中热议的“低碳经济”为内容,目的是让居民进一步了解“何为低炭”、“为何低碳”以及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出门关灯、关机、随手关水、节约用纸,尽量少用餐巾纸、纸杯,打印纸双面用”等“怎样低炭”等问题。志愿者们通过悬挂横幅、摆设展板、播放“两会”部分视频、播放事先精心制作的ppt课件等形式进行宣传。志愿宣传服务队还分成3个小分队,分头在社区入口、广场、居民区散发以节能环保和倡导低碳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单,并为社区居民义务讲解,活动受到了东苑小区居民的积极响应。

      据了解,通过开展宣讲活动,大学生们倡导的“低碳生活”深入居民心中。如今,在大学生中间,“今天你低碳了吗”已成为多数同学打招呼时的习惯用语,众多师生正在不知不觉中推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三低为特征的“低碳生活”。

      相关链接

     “留住一桶水”和“地球一小时”的由来

      “留住一桶水”项目是可口可乐公司联合相关单位,为宣传和推动绿色节水理念,共创资源节约型社会而开展的一项环保公益活动。该活动旨在将环保理念从青少年抓起,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更多的青少年和家庭形成节水观念,养成节水习惯,并带动每一个家庭、学校、社区一起来保护珍贵的水资源,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并将影响扩展到全社会。仅2009年“留住一桶水”项目节约水量就超过了31万吨。按照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用水10吨计算,所节约的水量大概可供2500多个家庭使用一年。

     “地球一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地球一小时”活动首次于2007年3月31日晚间8点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展开,并迅速吸引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多个城市的加入,共同创造这个美丽的“黑暗时刻”,为减少碳排放做出实际的贡献,改变地球的未来。

      2010年“地球一小时”的目标是:通过全球6000多个城市、超过10亿人的参与,政府、企业、社区的积极加入,使“地球一小时”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环保行动。

  图:安理大学子为“低碳生活周”制作的海报

(记者 李卉 陆士宇 通讯员 李静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