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心理咨询室进驻初中校园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心理咨询室进驻初中校园
【字体: 】 发布时间:2009/10/22 23:30:1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把脉”学子心情 化解教师压力

      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要场所,教师是家长之外最能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人。教师不能只靠经验来教育和管理学生,每个教师都应该成为心理工作者,每个教师都应该参加心理咨询的技能培训。从当初的“心灵小屋”到如今已经形成制度化课堂化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课,淮南市谢家集区第二中学多年来一直坚守着这一阵地,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健康也是该校老师紧抓不放的,他们希望每一个学生在走出校园时都是活泼快乐的。

      疏通化解师生隔阂

      一名刚上初一的男孩因没有按时完成英语教师布置的作业,被老师要求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罚站,从那以后只要是上英语课他就拒绝进入课堂,和英语老师也产生了很强的矛盾。该校的心理咨询师高瑞英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介入了孩子和教师的矛盾中,她耐心地给孩子分析:老师当时对他的惩罚也是因为恨铁不成钢,而老师从心里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出众的。另一方面,她和英语教师也进行了交流,让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提问这个孩子,一旦孩子回答正确就进行表扬,从此以后这名男孩对英语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激励孩子找回自信

      薛同学刚上初一的时候成绩十分优异,但是初二的时候他的父亲出了车祸从此瘫痪在床,家里的经济支柱倒了,他心理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学习变得消极,对前途很悲观。高瑞英看到这个孩子经常一个人闷闷不乐,班级的集体活动也从不参加,就判定这个孩子的家里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变故。通过和孩子的沟通,高老师向校领导进行了汇报,学校负责人当即表示要尽全力帮助孩子跨过人生中的这道坎。为了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鼓励,高老师对他讲述了很多在逆境中获得成功的例子,用爱心感化他,同时让所有的任课老师配合形成合力在学习上尽可能地对他进行辅导,让孩子通过学业成功找回了自信。

      开导阻止“早恋苦果”

      一名初二的女生下课后来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她告诉高老师,班级里有两个男孩因为都想和她谈恋爱准备在放学后进行“决斗”,她不知道如何是好。高老师首先告诉她,这个阶段是学习的阶段,你们都是独生子女的确有孤独感,想找朋友互相倾诉互相帮助,但是不能谈到将来,你们之间的感情只是友谊,可以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同时,高老师还教这个女生用什么样的话语可以化解两个男孩之间的矛盾。一起可能因为早恋酿成的悲剧被遏制在了萌芽状态。高老师告诉记者,相当数量的学生“早恋”的直接原因是社交范围狭窄,如果设法丰富学生的社交内容,扩大其交往的队伍,而不是单独与某一个异性伙伴独处,这样就可以避免许多酸涩的“青苹果”早熟。对校园的“早恋”现象,必须采用“疏”的办法,通过与学生交朋友的方式,让这些中学生正确处理同学与恋人的关系,明确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从而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文化知识上。

      减压解脱教师压力

      在学校里不光是孩子的心理问题需要疏导,许多教师在感受到工作和家庭的压力时也会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减压和倾诉。

     “我们就像一部停不下来的机器”,采访中,一位初中教师这样形容老师的生存状态。在现行考试制度下,升学率论高低仍难改变,不仅与奖金挂钩,更重要的是“面子”问题,新课改也逼迫着教师及时更新知识。沉重的工作压力下,教师们很少照顾到自己的孩子,也不能与家人很好地沟通,家庭危机日益凸显。很多教师每天都在紧张中度过,出现急躁、失眠等症状。通过心理咨询的记录,学校负责人掌握了老师们工作之外的心声,随手开展“减压”活动——让教师进行定期体检,使她们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粉笔全部换成无尘的,保护老师的身体健康;实行小科教师当班主任,解脱主科教师的繁重压力,同时,开展各种联谊、文体活动,给老师宣泄和放松的机会。

     图:高老师正在给孩子做心理辅导。

记者 杨 涛 王 伟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