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相伴共和一甲子 笑谈峥嵘岁月稠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相伴共和一甲子 笑谈峥嵘岁月稠
【字体: 】 发布时间:2009/9/21 0:13:3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访90岁高龄老中医卢静轩

      今年已经90岁高龄的卢静轩老人,是我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退休老中医。卢老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岁月的风风雨雨,在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如今,卢老虽然在家颐养天年,一直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每天坚持写毛笔字,清晨还会到淮河大坝走上一圈,来回竟有十多里路。

      日前,记者在第一人民医院家属楼见到了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正在为一个慕名而来的病患把脉。卢老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托共产党的福,现在还拿着养老金快乐的生活着,我还要再看看祖国20年后的变化呢!”

      卢老早年在南徐州(今安徽宿州市)求学,眼见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水牢、碉堡四处都有,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卢老至今想起还愤恨不已。1938年6月,一队日本兵闯进卢老家乡赵集,抢走了他家中堂内供奉的紫铜佛像和历代名医圣画像。卢老向记者介绍,其中一幅是孙思邈骑在虎身上为龙针灸的景象,“构思新颖,画功深厚,甚是惊人!如果能留到今日也算是国宝了,真是可惜了!”卢老对我国损失的艺术珍品心痛不已。

      人们习惯把结婚60周年称作是“钻石婚”,然而卢老和老伴竟相伴走过了70个春秋。据卢老回忆,自结婚起,他们是从手里拿着铜钱、银圆、金圆券,一直用到了而今的人民币。日本战败后,解放前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老百姓生活暗无天日,“吃不饱、穿不暖、住不安,瘟疫横行、地霸猖獗、娼妓盛行,民不聊生啊!”卢老感叹。那时的淮南市闹市区仅在田家庵码头(现港口二路)至老火车站一公里的范围内,市民居住的基本上也都是土坯房和茅草房,汽车站、医院、水厂等公共设施几乎为零,国家机器形同虚设。人民路那时全是空地,由于那时的帮会众多,大白天“短路(劫道)”、杀人越货的事比比皆是,无人问津。卢老回忆说:“各个帮会都有自己的手势和暗语,如果你走到他们的地盘上,答不出他们的暗语,很可能就会把你杀掉。人多的时候还好,人少的路几乎没人敢走,晚上街里就更不会有人了。”

      1949年1月18日下午四点至五点钟,卢老清楚地记得,当时他正在自家的诊所内为患者治病,马路对面便是当时国民党淮南地方公署(老火车站附近)所在地。突然一群自称是淮南地方官员的人将几箩筐文件资料抬进卢老家里,并对他说,暂时保存,事后来取。卢老见他们神色慌张,还没问清怎么回事,那群人早逃之夭夭了。约晚六点左右,人民解放军抢渡淮河,进驻了田家庵。由于天色较晚,部队稍作休息后,便找到了卢老的诊所,希望他能带路,攻占淮南当时的工业基地大通和九龙岗等地。卢老带着解放军战士沿着当时的一条土路——田大路,向大通进发。一路上由解放军战士护卫着卢老前行,快到大通时,为了保证卢老的安全,就让他返回了田家庵。“解放军真是爱民如子啊!当时只晓得是军队,不知道是人民的军队。”卢老深刻感受到了人民军队的军容军纪。

      从解放后到现如今,国家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吃到住,从穿到行,从工业到商业,无不展示了社会的飞速进步,淮南也从城区的茅草房发展到今天的高楼林立,到处是欢声笑语,到处是生机勃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我亲身体会的!”卢老感慨道。

  图:闲暇之余,卢老喜欢写写毛笔字。

(记者 李舒韵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