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曾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时代与敌作战,曾在浴血奋战的解放时代支援前线,他,曾在三大战役的战场上荣立数个一等功,也曾在建国后来到淮南这片热土上一待就是57年,为能源城建设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他叫傅伟,今年已经86岁高龄了,在祖国喜迎60华诞之际,记者与这位老革命面对面,共同穿越这几十年的光阴,感受祖国的可喜变化……
傅老1924年出生于江苏泗洪县梅花乡。1941年,上级领导发动群众开展的减租减息运动结束后,年仅17岁的他就因为出色的成绩被选为7个自然村的行政村长,并成为最年轻的武委会主任,而就在此时,侵略中国的日本鬼子在离这片土地20多里的归仁集建立了据点,没过多久又在更近的只有7里多远的韩圩建立了据点。日本鬼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身为村长和主任的傅老组织战友们一起,采取不同的战术对鬼子进行面对面打击,无论多少鬼子,只要一露头就打,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打完日本鬼子又开始了和国民党的战争,”傅老眯着眼睛回忆着,“1948年8月,因为生病我在家休养,但是得到了淮海战役打响的通知,我就义不容辞地带病上前线了。”傅老介绍道,那年他作为队长在徐州进行前线支援工作,率领队伍和战士们一起披星戴月地辗转于各个战场,抬担架,看伤员。有好几天遇到下大雨,水涨得很高,为了保证伤员的安全,担架根本不能抬着,傅老就命令大家顶着扛着,就是在这片战场上,傅老立下了两个一等功。渡江战役接着打响,傅老立刻又带着运输队伍上前线运粮食、药品和炮弹,冒着枪林弹雨摸爬滚打的傅老又因为出色的成绩再次立下了一等功……“那个时候苦得很,每个人背着一个米袋子,吃的喝的都是冷冰冰的东西,心里就想着不打仗就好了,完全没想到现在的生活会这么好!”
一提到1949年的建国,这位86岁的老人竟然像个孩子一样一下子站了起来,挥舞着手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原来的中国人,处处受欺负,建国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一头屹立在东方的雄狮,没人欺负啦。”1952年的秋天,傅老来到淮南,从此在这里成家立业,一待就是57年,作为田家庵电厂的工作骨干,傅老毕生的热血都洒在了这块土地上,也亲眼见证了祖国的变化、淮南的变化。
当谈及生活的变化时,傅老感慨无比,他说道,淮海战役时,他带着同志们一直忙于支援前线的工作,连过年都是在战场上过的,那个年过得可是心酸无比,年三十都没有一顿肉吃,战士们一道煮点粥,熬点青菜,围在一起说说笑笑,这就算是过年了,因为那时世道还不安宁,没法好好过日子。我们新中国建立以后,虽然说穷一些,但是毕竟可以一家人平平安安地一道吃团圆饭了,再也不会妻离子散了。说到这里,傅老一脸满足的表情。“一直到改革开放前,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是基本物质生活都是可以保障的。等到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吹啊,那立刻不一样啦,不但吃的用的都不用愁,精神生活也跟着物质生活一起提高了。”
傅老掰着手指跟记者数着,“刚建国那会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吃饱穿暖就觉得是很大的福气了,看看现在的生活,过年也不在家里自己做饭了,都到饭店去订年夜饭,这不是变化是什么?”傅老接着说,闺女和孙女的嘴巴里现在说的最多的就是健身啊、保养啊啥的,你说以前知道啥叫健身啊,现在日子越来越好,精神生活越来越富足了,不但吃的五花八门,工作之余还有了各种各样休闲的场所,图书馆、健身馆、音乐厅里一到休息日都是人山人海的,说明咱们日子过得好啊,物质精神双丰收啊。再说这居住吧,打仗那会连个固定的住处都没有,后来平房变楼房,楼房变别墅,现在家家户户门口都有绿化,各个小区周围都是花草树木……傅老一说起来兴奋无比,“变化说不完,喜悦道不尽,报纸电视上天天都是新建设,大发展,祖国60岁生日啦,只能用我这数十年的回忆和祖国一起庆祝吧。”老人的眼睛里闪着幸福的泪光。
图为乐呵呵的傅老挂着亮闪闪的纪念章,仔细看着报纸上的大建设新闻。
(记者 付莉荣 实习生 郑 璐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