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革命舍生忘死 为建设辗转南北
他,曾是一位历经抗战、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的老革命,他的命运与新中国的历史紧密相连。在革命战争年月,他斗日本、打土匪,甘洒一腔热血;在新中国建设时期,他辗转于大江南北,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贡献才智。从1964年至今,作为淮南的建设者和淮南发展的见证者,他在淮南这片热土上已经度过整整45个春秋。他就是刘驾鹏,一位可亲可敬的革命老人。8月11日,记者在刘老的叙述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下午……
初见面,刘老给人的印象是精神矍铄,思路敏捷,记忆力很好,说话声音响亮,带着明显的山东乡音,这实在让人难以相信他已经有88岁高龄了。刘老很乐意地和记者聊起他的故事。刘老是山东莱芜人,1938年,17岁的刘驾鹏参加了本村的抗日组织,担任宣传委员,主要任务就是在敌占区里来回穿梭为八路军送情报。在鬼子的封锁线上穿行了3年,刘驾鹏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1941年他被调到了当时的新甫县的区抗联,担任农救会的会长,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并通过地下活动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同年,刘驾鹏被上级调到东北,在黑龙江通河县桦树区当区长,当时的东北到处是土匪,刘驾鹏孤身一人发动群众,建立区武装部队,与土匪周旋。刘老至今还记得,在1945年冬天,他的区中队在玛郎河战斗中,突然袭击,把土匪打得落花流水。1946年,刘驾鹏终于和他的战友们把当地的几百名土匪消灭干净。在东北,刘驾鹏直到1949年南京解放后,才随大部队经南京到达江西。在江西,刘驾鹏与煤矿建设结下不解之缘,先后几次出任矿长,煤炭局长等职务。1964年,正值壮年的刘驾鹏来到了淮南继续从事他的煤矿事业,可以说,直到1989年7月在淮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位置上离休,他都在为淮南的建设事业贡献才智。
在淮南生活了45年,刘老对淮南有很深的感情,谈起淮南的矿业,他侃侃而谈,他说,刚开始他在淮南矿务局工作的时候,淮南只有7、8个矿,而且发展也不够快,1964年的时候,淮南的煤炭产量只有大概900万吨,但现在可不同了,上了许多新矿,而且产量很大。他还知道淮南尤其这几年煤矿建设很快,马上就要成为亿吨煤基地了。这在原来简直是不敢想的。刘老清楚地记得,刚来到淮南的时候,淮南就像许多城市一样城区面积很小,找不到几条像样的马路,洞山周围除了现在的矿业集团附近,其余都是荒山,基本没有商店,只在现在的中兴村附近有个小卖部。公交车很少,那时候啊,能到矿务局电影院看场电影就算是享受了。对此,和刘老相濡以沫57载的老伴涂时美老人也有同感,她说,1980年前,要想上街逛逛,就只有到原来的老淮河商场,因为只有那一个像样点的商店。随着步入新世纪,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早就不要凭票购买东西了,城市建设也加快了步伐,马路漂亮了,公交车多了,商店多了,工资多了,最重要的是人们脸上笑容多了。说到此,刘老与涂老的脸上都露出了微笑。可以说,淮南的点滴变化都被两位老人记在了心里。刘老也有遗憾的地方,他说,因为时代的原因,中间有些年,他没能为淮南的建设做出更大贡献,这让他时常耿耿于怀。
多么可敬的老人啊,为革命舍生忘死,为建设辗转南北,祝刘老和涂老在盛世中国永远年轻。
(记者 陆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