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
【字体: 】 发布时间:2009/7/24 0:09:5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南一市民10年情筑爱心路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做好事。家住淮南田家庵区香格里拉小区的胡瑞风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十余年助人为乐,用他微弱的一点力量,传递着自己的爱心,帮助他人,也快乐着自己。

      7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了胡瑞风的家中,看到他正在忙碌地整理衣物。他告诉记者,这些衣物是准备捐献给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格蒙寺困难群众的,衣物将由他前往四川支教的红十字会朋友送去。记者看到他的家中,没有奢华的家具和摆设,桌子上却放着不少荣誉证书和奖章。眼前这个身体略显单薄、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心中时时刻刻牵挂着那里的困难群众和孩子。

      2001年,许多白血病患者因苦于找不到骨髓匹配而备受病魔折磨,淮南市红十字会发动社会各界积极捐献骨髓。胡瑞风第一个报了名,并在他的积极宣传下,有20多人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赠者。从那以后,他正式成为淮南市红十字会的一名成员。

     2003年,他偶然听说四川甘孜州石渠县格蒙寺孤贫学校近60名藏族学生因没有教师教课即将辍学的消息。为了帮助孩子们,他在网上发帖,并向全国征求前去执教的志愿者,得到了全国各地许多志愿者的支持。有30多名志愿者报名前去支教。孩子们严重缺乏学习生活用品,他动员身边的朋友一起定期为孩子寄去学习、生活用品,药品和资金。为了唤起更多人关注该校,他和网友们还为学校建立网站,号召更多的志愿者去帮助他们。如今他们支持该校已7年之久,2008年,他荣获中国红十字会志愿者之星称号。

      据胡瑞风介绍,他自己小时候并不是一个特别乖的孩子,和很多男孩一样,非常调皮,曾经还和同学打过架,在课堂上起哄,甚至还把老师气哭过。1991年,他独自去了江苏常州,在当地的一个电缆厂工作,一年以后他回到了淮南。这之后,他便一直在淮南工作。直到2000年他遇到一位老人,他的生活渐渐改变了。老人告诉他:只有全身心奉献,一心一意不求回报,才能最终得到快乐。老人的话时时萦绕在他的耳旁,让他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慢慢地,他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十余年来,他和他的朋友不断地做好事,每逢节假日,他总会带着几个好朋友走进敬老院、贫困户、孤残者家中,嘘寒问暖。2006年至2007年,他用爱心和精神鼓励帮助过两位白血病女孩金晶和崔丽萍。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期间,他和朋友们在市红十字会领导下,组织抗震救灾相关工作,募捐善款80多万。

      胡瑞风不但自己做好事帮助别人,而且在他的周围还有一群和他一样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的朋友。胡瑞风告诉记者,今年7月初,他的朋友在市场上看到有人贩卖野生甲鱼,便将甲鱼买下后,和他一起将甲鱼放生。胡瑞风说,这是他和朋友们常做的事情,每年他们都会放生1至2万元的动物,大多数都是从市场上买来的野鸡、蛇、甲鱼等珍贵野生动物。

      记者询问他近期有什么爱心活动时,他告诉记者,他和朋友们经常看到街头一些无家可归、流落街头的老人没有饭吃,他们打算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期间为他们提供免费早餐,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目前,这个计划正在筹备之中。

      爱心伴着人生,奉献永不停止。胡瑞风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的爱心。不管是对亲朋好友,还是路人,只要自己听得见,看得见,他都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帮助别人。

(记者 冉 韬 实习生 顾继月 李 荣)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