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民生新闻 > 把小街小巷修到老百姓心坎上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把小街小巷修到老百姓心坎上
【字体: 】 发布时间:2009/7/15 0:17:1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许多市民都知道在大建设背景下的我市洞山中路、陈洞路等重要道路的改造,但是大家知道小街小巷的改造工程吗?知道关于小街小巷改造的故事吗?小街小巷改造作为我市2009年民生工程的一项在悄无声息中展开,在百姓满意中进行。这几日,记者走访了小街小巷改造的主战场田家庵区的一部分改造小巷。在这里,和大家聊聊小街小巷改造的那点儿事。

      改造标准高 百姓拍手赞

      2009年,小街小巷维修改造项目是淮南市的35项民生工程之一。全市共30条小街小巷亟需维修改造,而在这30条小巷中,有15条位于田家庵区。据田家庵区文明办的同志介绍,今年4月底,田区15条小巷全部开工建设。目前,光华南巷、八小巷、五工地巷、前锋小巷、水利巷、新区巷、姚湾北巷、新华1号巷、搬小巷、东苑巷、柏郢2号巷、邮政巷、鱼市巷、防空巷这14条小巷的维修改造工程已经提前完成施工任务。柏郢1号巷正按照计划要求施工建设。为了保证每条道路的质量,文明办专门指定了实施标准,如:路面平,就是对破损、高低不平的小街小巷路面统一进行平整,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管道通,就是对市区破损和堵塞的下水道进行全面维修和疏通;道路洁,就是要进一步落实保洁措施和“门前三包”责任制;街道畅,就是要对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交通及周边环境的违章建筑和影响安全的危旧房进行拆除,保证街道通畅;设施全,就是要在小街小巷里增设必需的公共厕所、垃圾箱、卫生房等设施。在小街小巷的改造过程中,区文明办和街道的工作人员实时监督,同时,积极邀请审计部门对15条小巷做好审计工作。

      如今,随着小街小巷改造完工,在所改造的小巷中生活的市民,都对小巷的改造拍手叫好,纷纷称赞政府真正把小巷修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小巷昔与今 旧貌换新颜

      7月9日,记者来到已经顺利改造完成的八小巷和新区巷进行采访,正好赶上田家庵区政府相关人员一行来到这里进行小街小巷改造情况审计。两个曾经颠簸不平、泥石遍地的小巷如今已经是旧貌换新颜,每一个人都看在眼里,乐在心上。

      八小巷是田东路与下陶村等众多住户的必经之路,平时大人买东西、孩子上学都需要走,然而由于道路常年失修,路面难走,给孩子上学路上带来不便和不安全因素。

      原来的八小巷,就是个窄窄的小弄堂,路旁边总是堆满了淤泥,石子和土块,把中间的路面挤的就剩下一米多宽。这里的住户王大妈说,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起伏不平,天晴时,稍微一刮风,这里就灰尘满天,顽皮的孩子踢着石子回家,到家时就是一脚土。下雨时更是让人烦心,有些路段一脚踩下去,泥浆甚至深至脚踝。来往的居民都是踮起脚尖,提着裤腿或裙摆,这样依然免不了腿上脚上溅的都是泥的结果;骑车人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常常回家就成了泥车和泥人。

      但现在,敞亮敞亮的巷子已经完全不是旧时模样,平坦的路面,宽阔的小巷口让人无法和以前的八小巷联系在一起,顺着水泥路面一直走过去,土、灰、泥在这里已经看不到了,巷子的两侧还用白色的涂料刷成了一大块一大块的区域。田东街道办事处的负责同志介绍道,为了提倡大家共同保护这条路,也为了提升居民素质,因此决定把巷子旁边的墙面利用起来,写上“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之类的振奋人心的话语,让所有人一起保护属于自己的居住环境。

      得知记者采访,附近的居民都兴高采烈地出门来,你一言我一语地介绍着,居民陈东贵感慨地说,我居住在这条路上几十年了,从没想到这偏僻的小巷也有人关心。现在政府能为我们出资修路,大家心里可甜啊。

      同在田东街道的新区巷,和八小巷的情况如出一辙,此路修前不但路面坎坷、肮脏,路边还有个污水池,常年积淤,散发着刺鼻异味,风一吹,路边的住户连窗户都不敢开,一直以来是一个极大的卫生问题,让附近居民很是烦恼。这次修路不但填平了污水池,还在原地修建了漂亮的小花园,种满了花花草草,现在的风吹到新区巷,老百姓闻到的全是阵阵醉人的花香了。50多岁的居民陈老汉就居住在此路边,他说:“看到这么好的路面,这么干净的住家环境,现在干什么都有好的心情了。”

      改造小巷时 甘苦寸心知

      修建好的小巷看似不长,最宽也不过5、6米,有的人肯定会认为这不会费很大的事儿。但实际上,真的把一条小巷改造好,这里面的艰辛非常人所能想象。

      在新淮街道,有三条需改造的小巷,分别是搬小巷、鱼市巷和新华1号巷。其中搬小巷和鱼市巷均是刚竣工,新华1号巷则是上个月改造好的。在新淮街道工作的姚多君是三条小巷改造的全程参与者,她向记者讲述了新淮街道小巷改造的全过程。

      地处老城区的新淮街道人口密集,小街小巷众多,这次小巷改造中最主要就是路面和下水工程。要改造好一条小巷,首先的任务就是把破损的旧路面清理干净,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街道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付出辛勤的劳动,然后疏通下水道,再者就是机械碾压、立模、混凝土浇铸几个阶段。从机械碾压到浇铸由专业施工队伍来干,但是得社区工作人员全程监督以保证工程质量。由于白天要走路,施工大都得晚上进行,一直干到深夜才能歇息。街道里交通不畅,所以运来的材料往往在外围就得分装运到现场,增加了劳动量。在这些工序里,最难办的是下水道的处理,旧城区小巷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下水不通或不畅,疏通下水才是小巷改造的重头戏。新华1号巷是首先于六月初开工建设的,没有开工前,由于下水管道严重不通,地面污水横流,夏天甚至有蛆虫,与下水管道并排的还有居民自来水管道,这也得整改。正值炎热的夏季,把百米长的下水道盖板掀掉,用手把狭窄的下水道中的杂物淤泥弄出来,不用说劳累了,光是臭气就能把人给熏晕了。街道工作人员和施工人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把下水道给清理了。同时,自来水管网也通过联系首创水务公司给改造好了。6月中旬,新华1号巷全部改造完毕。7月10日,记者在新华1号巷看到这里洁净有序,居民坐在巷子里聊天,巷里再也没有难闻的气味了。6月20日左右同时开工建设的鱼市巷和搬小巷也都是在类似的情况下经过努力奋战于7月3日完全竣工了。改造好的两条巷子宽敞整洁,看上去十分舒服。小巷的新道路寿命在10年以上。真正是路面平、秩序好、道路洁、街道畅。

      新淮街道的一位负责人说,小巷改造得到了街道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街道的工作人员、志愿者、施工人员都付出了巨大的劳动,这段时间,他们经常是白天夜里连轴转,根本得不到很好的休息。高温难耐,大雨倾盆,他们都无怨无悔地经历了。

      图为改造好的邮政巷。

记者 陆士宇 付莉荣 实习生 任 莹 摄影报道)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