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大面积改种旱稻:期望与风险并存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大面积改种旱稻:期望与风险并存
【字体: 】 发布时间:2009/7/14 0:20:0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7月上旬已进入盛夏,记者先后来到我市山南地区和沿淮一带,看到田野里一片又一片旱稻禾苗青绿。农民背着药桶在旱稻田里进行化学除草,记者同他们交谈,有不少人都这样说:“旱稻是‘靠天收’,究竟能收多少心里没有底。”

      据了解,在50年前农民就有撒播种稻的习惯,以后随着水利条件改善和农业技术推广,水稻面积逐渐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使旱稻几乎绝迹。然而,近几年旱稻在乡村悄然出现,尤其是今年种植面积陡然扩大,已成为种植业的热点话题。

     “靠天收”没有丰收的保障,而农民为何要回归传统种植?记者到农民中寻找答案。

       孔店乡费郢村党支部书记陈自然,又是出了名的棉花经纪人。他告诉记者,全村6000亩土地几乎都是坡地,普遍没有灌水条件,村民往年多是种棉花,而去年棉花大幅降价。人们看到有的农户试种旱稻,每亩收到500公斤,市场上稻谷价格上升,种旱稻的收入大大超过种棉花的收入。今年麦收以后,村民纷纷改种旱稻,全村种植达3000亩,占了总耕地的一半,而麦茬棉的面积下降到仅有200亩。

      淮河岸边的湾地往年普遍种植大豆,今年不少农户在湾地改种了旱稻。祁集乡祁集村方庄村民组组长曹传林反映,他们20多家在下六坊湾里有104亩土地,收麦以后大家商量全部改种了旱稻。他说:“现在黄豆价格太低了,算来算去不如种稻。”平圩镇刘巷村村民刘长江,4亩湾地全部种了旱稻,他算了一笔帐:1亩地种大豆只能收150公斤,每公斤现价仅为3.4元,只能卖到510元。而种旱稻1亩可收500公斤,每公斤能卖2元以上,每亩可收入1000余元。

      从农民的答案可以看出,是市场引导他们改种旱稻。国家出台稻谷最低保护价,让农民吃了“定心丸”,只要收了稻谷不担心价格下降。他们期望着每亩旱稻能收入千元,以增加自己的收入,就冒着“靠天收”的风险改种、扩种旱稻。田家庵区山南很多土地没有灌水条件,北部的石姚湾秋季又容易受涝,今年农民改种旱稻的面积达到4万亩,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现象。
在安成铺街头,记者看到农民排队买旱稻除草剂。农民说,种旱稻除草是难题,有的农户已打3次除草剂,地里还是有草。然而,为了达到自己的期望,他们仍要继续进行除草,以降低草害影响产量的风险。

     “种旱稻有很多风险,而最大的风险是寒露风来得早。”记者采访了市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汪太琰,他对旱稻的风险进行了分析。他说,在风调雨顺、气候正常的情况下,旱稻亩产可以超过500公斤,如果在分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遇到干旱,尤其是灌浆期来了寒露风,就要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一亩地只能收个百把公斤。同时,旱稻比水稻播种晚,收获期推迟又会影响小麦不能适时下种。为了降低风险,在遇到严重干旱时,要尽可能解决水源进行灌溉。

      改种旱稻有了增收的希望,也存在着更多自然灾害的风险,农民冒着风险渴望实现增收,这是无奈的选择。有关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对改种旱稻暴露出的问题不可回避,应当加强指导和服务,解决种旱稻的实际困难,尽最大努力降低风险。同时,能否探索出调整种植结构、找到比种旱稻效益更好的新路子。

      愿农民增收的期望能够实现,愿今年的旱稻能够获得丰收。

(记者 祁家录)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