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斤少两、“高龄”气瓶、阀门不过关等安全质量隐患均有据可查
随时掌握每一只气瓶的充装、出库、用户、过期、报废情况,一旦发生事故便能及时落实责任并索赔……,市公用事业监管中心副主任刘传谊告诉记者,液化气瓶有了“身份证”,市民用气更安全。
据了解,淮南市城区共有9家充气站,凤台县2家,城区有200个液化气销售网点,网点从充气站批发液化气,市民用气大多从网点购买。因为液化气市场比较混乱,网点大多是个体经营,有些缺乏管理,服务不规范,使得市民用气安全得不到保障,短斤少两、“高龄”气瓶还在服役、气瓶阀门不过关等现象屡有发生。虽然淮南还没有发生有关液化气瓶爆炸事件,但提前预防避免事故发生,让市民安心用气早已摆在监管中心的日程表上。
“有的市民在一家买的瓶装液化气气量不够,下次他可能就会换另外一家,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因为钢瓶没有标志,液化气充气站也不会主动承担这个责任,就会给市民赔偿带来麻烦。”刘传谊说,通过摸排检查,让他们觉得钢瓶有个“身份证”,明确责任关系,就能让老百姓放心用气。什么是钢瓶“身份证”?刘传谊解释到,就是在钢瓶的表面喷涂带有企业名称的标识,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字,但作用非常大。以前没有标识,个体老板可以随便选择充气站充气,而现在销售网点必须根据自己的选择和一家充气站达成协议后,该充气站就会对该网点的所有钢瓶进行检查登记,每一个液化气瓶从入库到出库一系列程序都将记录在案,如果市民在使用瓶装液化气出现问题时,便可根据钢瓶上喷涂的企业标识直接进行索赔。
6月7日开始,淮南市田家庵区的部分液化气瓶已经开始喷涂各充气站企业标识,对部分超期服役的钢瓶进行报废,同时对各销售网点进行整合,制定安全管理、服务标准,如有不规范的网点要求整改,这一工作将在7月份结束,届时淮南市面上的液化气钢瓶都将有自己的“身份证”,市民也将凭着这张“身份证”保障自己的用气安全。
(记者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