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庵镇王郢米面厂见闻
日前,记者在田家庵区农林局听到一件新鲜事:曹庵镇王郢米面厂组建了一支70人的植保队,为农户义务防治水稻病虫害,农户们闻讯拍手叫好。
“米面厂花钱组建植保队,给农户统一打药不收工钱,到底图个啥?”6月3日上午,记者带着这个问题,来到曹庵镇王郢找到这家米面厂。
这家民营企业坐落在公路边上,占地有20来亩,厂房里生产流水线正在作业,大院里运输车辆出出进进,呈现一派生机。
厂长徐长仁40多岁,看上去是个老练的精明人。当记者问到植保队的话题,他笑着说:“这要从俺们的无公害大米说起。”
徐长仁是王郢村村民,经营米面加工已有20多年。他说,这些年来加工设备先后更新了8次,厂房也是盖了扒,扒了再建,就这样规模越来越大,设备越来越先进。但是,从大米市场需求来看,必须有无公害名牌、绿色品牌才能立足不败之地。于是,近两年就从种植基地抓起,建立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去年采取了水稻订单生产,打出了无公害品牌,生产的大米畅销到广东、浙江、海南等地,企业年产值达5700万元。
无公害大米还吸引了沿海的投资,厦门信孚米业有限公司来该厂投资,建立一条大米精包装流水线,产品直接到东南沿海上市,目前已申请2项包装专利。记者采访了刚刚来到厂里的该公司总经理林国强,他说:“我们就是看好这块无公害生产基地,来共同把无公害大米产业做大做强。”
“今年我们不仅扩大了基地,还想通过组建专业植保队,控制农药污染,生产出绿色稻谷才能有绿色大米。”据徐长仁介绍,今年无公害水稻基地已扩大到史院乡,总面积增加到2万多亩,全部落实了订单,并统一提供了优质杂交稻种。为了解决一家一户分散防治病虫害,出现盲目打药、超剂量用药,降低稻谷品质的问题,他们与市植保部门达成协议,由植保专家定期到基地测报病虫发生情况,提供防治技术方案。组建植保专业队,按防治方案统一到田头为农户喷药,农药款由农户自付,打药不要任何费用。这样可以做到以防为主,减少打药次数和农药用量,保护田间害虫的天敌,既节省了农户的费用,又维护了自然生态平衡。
据介绍,这70名植保队员都是基地上的水稻种植户,厂里将请植保技术专家来进行专业培训,现在已经配备了35台机动喷雾器,水稻栽插以后,他们就投入病虫害防治,厂里按工时付给报酬。对基地上种植水稻的贫困户,厂里还将免费提供农药,做到统一防治不漏一块田,提高基地统防统治的整体效益。
米面厂有了专业植保队,也解决了部分农户打药的困难。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打工,家里留下老年人种田背药桶十分艰难。当他们听到植保队义务打药的消息,都说今年打药不愁了。插秧已经开始,农户们议论着无公害水稻,田头的笑声更多了。
徐长仁又在谋划延伸水稻产业化的产业链,准备投资上千万元建米糠油加工厂,他向记者说:“有了无公害水稻、无公害大米,还要生产出无公害米糖油。”
(记者 祁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