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康夫兴
13年前,康夫兴从蒙城老家只身来到淮南矿业集团潘一矿当上了一名农协工,13年后由农协工成为煤矿管理干部、淮南矿业集团“第一轮发展功臣”、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是什么成就了这位青年农协工,让刚过而立之年的他一连串获得众多荣誉和闪亮的光环?
勤于学习的钻劲
自打1996年来矿干上一名掘进工开始,康夫兴便暗下决心,要好好干,做一名合格的煤矿工人。自幼农民家庭出身的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开拓工作劳动强度大,安全威胁大,康夫兴凭着一股子热情,凭着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月月出满勤,班班干满点,十几年如一日,始终奋战在岩巷掘进生产一线。随着企业大发展,岩巷机械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深深感受到,作为新时期一名掘进工人,光有干劲,光有吃苦精神是不够的。只有掌握了先进的岩巷掘进工艺,生产中能够保质量、多进尺,能够独挡一面,才算是一名合格的煤矿工人。于是他下决心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岗位操作中最缺乏、最需要的实用技能。由于单位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康夫兴几次放弃了到专业学校进修的机会,利用每天工余时间坚持自学。通过几年的刻苦自学,康夫兴掌握了液压操作原理和流程,学会了很多实用技术,并将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开阔了思路,促进了操作技能的日臻成熟和完善。“功夫不负有心人”。康夫兴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扎实的操作功底,在各类技术比赛中屡屡获奖,崭露头角。2004年,在淮南矿业集团万名青工大比武活动中,获得锚喷打眼工第四名,被授予“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5年,在全国煤炭行业“西山煤电杯”职工技术比武中,获得了锚喷打眼工第十名;2006年,被潘一矿授予“十大青年标兵”称号;2006年8月,在淮南矿业集团青工技术比武中,获得锚喷打眼工第一名;2007年,被淮南矿来集团授予“十大青年标兵”称号,并获得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
能打善战的干劲
康夫兴是个喜欢挑战和富有号召力的人,在岩巷进尺上,全矿东、西六个采区的岩巷掘进,总是哪里有困难,康夫兴和他带领的班组就会出现在哪里,不管困难有多大,他总能完成任务。在26323高抽巷的一次中班作业,令全班职工至今记忆犹新。那天康夫兴下中班,到了作业面发现巷道顶板淋水、破碎下落,巷道底板鼓起,垮棚面积大,施工空间狭小、安全威胁大。面对现场复杂的工作环境,大伙认为一个班是很难处理好的。“眼是孬种,手是好汉”,这是康夫兴井下作业中常和大伙说起的一句口头禅,为了抓紧出货,康夫兴果断将皮带机信号挪到冒顶处,自己一马当先冲在皮带机里口垮棚最多最危险处,他像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不停地扒“腿窝”、扶棚、出货,汗水和着雨水湿透了他全身,身边工友经不住持续高强度的作业,有的累了坐下来歇一歇,喘口气再干。大伙劝康夫兴休息一会儿,而康夫兴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活,他深知现场多延长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大伙被他的“拼”劲感染了,全班职工较上了劲,拧成了绳,大伙配合默契,抢工时,赶进度,一鼓作气……经过全班职工一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于晚上10点多钟圆满完成巷道修复任务。
严于管理的犟劲
康夫兴不仅在抓生产上能打善战,在抓管理上也是响当当的,他经常说:“安全与生产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搞不好,现场存在隐患,做返工活,费时费力,职工反感且影响生产”。康夫兴要求全班人员不管在什么地点作业,不管条件有多困难,都必须执行操作规程和规章措施,按质量标准干活,坚持不安全,不生产,做到奖罚分明,使班组安全管理和制度执行始终走在全矿的前列。一次他同班的表弟在一次施工中,为了节约成本,不舍得将耙矸机上已经断了两丝的钢丝绳换去,被康夫兴发现,他当即责令换绳,并取消了表弟当月的安全奖。在他担任班组长以来,全班从未发生过一起重伤及以上事故,连续多年实现安全生产。
(凤淮滨 刘 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