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马加鞭未下鞍 冲出“正负零”节点
——淮南武王墩墓展示利用设施建设项目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新阶段
11月12日,随着最后一块地下室顶板浇筑完成,淮南武王墩墓展示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地下室结构顺利完成,标志着该项目成功冲出“正负零”节点,正式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新阶段。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淮南武王墩墓作为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创造了我国考古史上的多项第一,入选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出土的1万1千多件珍贵文物填补了楚文化诸多领域研究空白。
为加强文物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今年我市启动了武王墩墓展示利用设施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19亿元,建筑面积4.76万平方米,集陈列展览、文物收藏、学术研究、行政管理等功能于一体,同步配套建设广场、地下停车场等设施。
“淮南武王墩墓展示利用设施建设项目的快速推进,得益于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淮南文旅集团派驻专班驻场,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得益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匠心坚守。”项目施工负责人童宁告诉记者,自项目进场以来,建设单位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以党建工作为抓手,联合施工单位成立项目临时党支部,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双方党员骨干带头冲锋,组建“党员突击队”,从零起步,科学规划施工流程,有序推进土方开挖、基础垫层、防水施工、筏板浇筑等关键工序。面对连续暴雨、高温天气等多重挑战,施工单位始终秉持“高标准、严要求、保质量、赶进度”的原则,组建专业项目团队攻坚克难,以精细化管理保障工程稳步推进。监理单位针对文物博物馆工程的特殊性,制定了专项监理方案,对基础开挖、抗浮锚杆施工、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实行“旁站监理、全程跟踪”,确保每一道施工环节都符合施工规范和工程建设标准。
“截至目前,项目主体结构建设总进度已完成50%,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规范与质量要求。”童宁告诉记者,眼下正是施工的黄金期,有200余名工人奋战在一线,确保项目建设时序进度。建设单位将始终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旅发展需求,坚守匠心、精益求精,以专业实力赋能项目建设,努力将项目建成质量工程、标杆工程、精品工程,让沉睡千年的楚文化瑰宝早日化作“可观、可触、可游”的城市文化地标。
“淮南武王墩墓展示利用设施建设项目是重塑淮南文旅格局的战略工程,预计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00万人次,带动周边文旅产业集群发展。”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以淮南武王墩墓展示利用设施建设项目为抓手,统筹推进遗址本体保护与文物研究展示,推动武王墩、寿州古城、八公山、九龙岗历史文化街区等景点“串珠成链”,打造楚汉文化旅游核心区,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
(记者 朱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