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赋能 “质”引未来
——我市质量强市建设步履铿锵
金秋时节,硕果盈枝。走进今日的淮南,你会感受到质量带来的深刻变化:一碗鲜香的牛肉汤,具有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让你吃得开心更放心;2024年全市房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公路建设工程报建监督覆盖率、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竣工验收合格率均为100%,拔地而起的建筑更加坚固可靠;走进各产业园区,就能看见统一规划的厂房、高效智能的车间……
这一切,源于我市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大力提升各行各业质量水平,将质量强市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质量强市建设的步履迈得铿锵而坚实。
2024年,淮南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在全省排名大幅跃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国检合格率100%。西淝河泵站工程一举斩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和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两项国家级大奖。在公共服务领域,养老服务质量满意度摘得全省桂冠;在产业前沿,12家企业入选省级绿色工厂,20个项目跻身国家级5G工厂名录,数量领跑全省,彰显出淮南产业发展的“绿色”底色与“智慧”成色。这些亮眼的数据和荣誉,是我市深耕质量沃土结出的丰硕成果。
政策引领,绘制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科学完备的政策体系支撑。我市前瞻布局,勇于创新,在省内率先启动市级质量立法工作,今年出台了《淮南市产品质量促进条例》,将为质量促进工作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同时,《淮南市质量强市建设要点》《关于深入实施质量强链推进质量强基赋能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政策文件接连出台,如同为各类市场主体铺设了通往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激发了内生动力。
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优质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我市出台《关于开展“皖质贷”质量融资增信工作的通知》。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引导职能,搭实银企对接平台,让“质产”变“资产”。今年5月,在得知安徽普华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因业务中标,急需大量资金支持,中国工商银行淮南分行第一时间开展对接。经了解,该公司取得通过CNAS认可认证机构所颁发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符合“皖质贷”支持对象,中国工商银行淮南分行随即给该公司匹配了“皖质贷”。仅2天时间就完成了投放贷款,解决了企业资金难题,让企业深刻感受到了“质量第一”的价值。
据悉,“皖质贷”等金融工具的引入,已为45家企业输送了3.62亿元的金融“活水”,有效破解了质量提升中的资金瓶颈。
基础赋能,“一站式”服务解难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市夯实质量基础,强化质量支撑作用。全市已累计建成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64项,如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精准的“标尺”。更贴心的是,围绕县区特色产业布局的12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成为了企业的“质量管家”。
在田家庵区,“一站式”服务站为牛肉汤生产企业提供计量优先服务,确保了工业生产中用于控制温度、时间、压力、定量包装、出厂检验的计量设备准确可靠。据悉,全市“一站式”服务站已为200余家企业精准解决技术难题300余个,切实将企业技术优势转化为了市场竞争力。
强企强链,培育质量发展“生力军”
企业是质量提升的主体。我市着力培育质量标杆,2024年,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冲击省政府质量奖实现历史性突破,鼓舞了全市企业的士气。淮南经开区通过“专家驻企+内训强化”双轨机制,围绕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开展深度辅导,协助企业完善申报材料,助力山河药辅成为淮南市唯一入围现场评审的企业,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质量提升范式。
据悉,2022年,山河药辅就设立了企业首席质量官。企业首席质量官毕勇组织公司QC小组开展质量攻关、质量比对和标准建立、制剂应用评价,实现了药用辅料关键质量属性的评价技术与功能性指标数据化和标准化研究产业化,营造了全员关注质量、追求卓越的浓厚氛围。目前,山河药辅已获得22项发明专利。
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已100%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400余家企业设立了标准总监,质量责任深入落实到“神经末梢”。聚焦煤化工、新能源汽车、牛肉汤等七大重点产业开展的“质量强链”行动,串联起272家链上企业和32家科研院所,形成了4个质量创新联合体,共同攻关行业共性质量难题,已创造经济效益数十亿元。寿县作为全国质量强县培育对象,正努力打造区域质量发展的示范高地。
品牌塑造,擦亮“淮南智造”新名片
品牌是质量的象征。我市积极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截至目前,已累计评选市长质量奖29家次,培育出“皖美品牌示范企业”24家。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淮南牛肉汤”这一地方特色美食的集体商标(图形)成功注册,为这块金字招牌的规范化、品牌化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此外,一大批“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三首”产品(首版次、首台套、首批次)的涌现,不断刷新了“淮南制造”向“淮南智造”升级的产业形象。
展望未来,我市将继续锚定质量强市目标,通过建设更适配的质量供给体系、更高效实用的质量基础设施体系、更现代化的质量治理体系,持续推动产品、工程、服务全方位提质增效,让高质量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为淮南的全面振兴注入更强劲、更持久的动力。
(记者 廖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