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乡村蝶变绽新颜 文明新风润心田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乡村蝶变绽新颜 文明新风润心田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10/24 9:17:3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乡村蝶变绽新颜 文明新风润心田
——潘集区平圩镇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

走进潘集区平圩镇丁郢村,新铺的“彩虹沥青路”在朝霞映照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农家小院房前屋后花草葱茏。村头的景观塘碧波荡漾,几位老人正在新建的长廊里悠闲地活动着筋骨,享受着清晨的宁静。

这番景象,正是平圩镇聚焦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精准打出“环境提质+文化铸魂”组合拳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平圩镇以多维度整治行动与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不仅刷新了乡村的“颜值”,更厚植了文明的“底蕴”,有效提升了乡村宜居度与群众幸福感,探索出一条兼具“面子”与“里子”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曾经杂草丛生、沟塘淤堵等许多环境问题困扰着平圩镇村民的生活。为解决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平圩镇构建了“分层负责、精准施策”的工作体系。针对主干道路,组建专项巡查队,对淮潘公路、煤化工大道、淮北大堤等重点路段开展巡逻,及时清理路面障碍、修剪绿化,保障道路通行安全,一处处潜在风险的排除,一次次及时有效的处置,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道路安全屏障,让百姓出行更加安心、顺心。对于村级水体,下辖16个村每日开展河塘沟渠巡河,细致清理河面浮萍、废弃塑料、枯枝落叶等漂浮物,清除污染的同时积极修复生态,让昔日一些“问题河塘”逐渐恢复了清澈的模样。

集镇街道,是乡村活力与秩序的集中体现,往往也是治理的难点所在。平圩镇综合执法大队积极探索“劝导+整治”的柔性执法与刚性约束相结合的模式,规范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针对一些长期存在的“顽疾”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高频问题,则进一步开展街道规范化整治集中攻坚行动。今年7月7日至11日早晨,镇机关全体干部分组行动,规范出店经营、占道经营商户20余家,拆除违规搭建遮阳棚十余顶,显著改善流动摊贩经营秩序,减少道路中间摆摊现象。同时,组织市场监管、环保、安全等部门开展3次联合执法,对拒不配合的商户依法处置,查处无证经营、消防安全等问题十余处,提升违规经营商户整改意识。此外,明确街道管理公司与环卫公司职责,强化定期卫生检查和环卫监管,提升公厕等公共设施清洁度,让街道环境持续向好。

截至目前,攻坚行动已开展道路巡逻18批次,整治乱堆乱放73处,清运积存垃圾80余吨,治理河塘沟渠14条共7000平方米,引导流动摊贩25个,并增设60处非机动车停车位,大幅提升街道通行效率。

在做好环境治理的同时,平圩镇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以活动为载体弘扬优良风尚。通过举办“文明家庭”评选、邻里互助日等活动,传递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的和美理念,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同样蓬勃开展,今年以来实践所、实践站累计组织活动230余场,吸引近4000人次参与志愿服务,他们活跃在环境整治、扶老助残、政策宣传、活动保障的一线,用点滴行动传递着爱心与温暖,彰显出平圩群众日益增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成为乡村治理中一抹亮丽的“志愿红”。

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这样一张照片:许多群众围在咨询台前,司法所工作人员向过往群众发放《民法典进家庭》《民法典进村居》等宣传册。“我们通过现场讲解、有奖竞答等方式向群众宣传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日常生活知识,并向积极参与竞答的群众发放苍蝇拍、指甲钳等奖品。”平圩镇聚焦民生需求,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普法宣传”“国家禁毒日禁毒宣传”等活动筑牢生活生产安全防线。开展“把爱带回家,同心护成长”“大手牵小手圆梦微心愿”“绿书签行动”“护苗行动”等活动关爱和温暖了留守儿童和困难儿童,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通过举办“我们的节日·粽香味浓忆端午”“我们的节日·清明”等传统主题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留住了那份珍贵的乡村文化记忆和乡愁。

平圩镇的实践,不仅是日常生活的简单改变,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乡村人居环境治理需兼顾“硬环境”改善与“软文化”培育,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记者 梁澹云)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