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三项志愿服务品牌获省级认定,暖心力量融入基层治理新格局
近日,全省深化拓展“窗帘之约”经验做法、推动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现场会在黄山召开。会上公布了安徽省首批志愿服务品牌名单,我市三项优秀项目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展现了淮南志愿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成果。其中,“‘步’约而同”项目入选安徽省首批“窗帘之约”品牌,“淮小童”城乡互助成长计划与“老娘舅”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安徽省首批志愿服务项目品牌。
10月20日,记者从市委社会工作部获悉,自我市成立该部以来,始终聚焦建立健全“甘甘为淮”志愿服务体系,着力推动志愿服务实现从“零散化活动”到“制度化体系”、从“单一化服务”到“多元化治理”的深刻转变,逐步探索出具有淮南特色的“文化+志愿+治理”融合发展新路径。在此过程中,志愿服务在基层治理中的潜能被充分激活,涌现出如“‘步’约而同”等一批特色鲜明、广受群众好评的优秀项目。
“步”约而同:步数守护,织密老人安全网
针对独居、高龄、空巢老人的居家安全难题,我市创新推出“‘步’约而同”志愿服务项目,并在全市100个社区(村)开展试点。项目借助微信运动步数这一日常工具,动态关注老人起居情况,以“脚步数据”无声守护老人安全。社区组建由党员干部带头、群众与新就业群体等参与的志愿服务队,与老人结成帮扶对子,通过置顶关注步数实现“云端陪伴”。一旦发现步数异常,立即启动“20分钟应急响应”,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理。项目开展以来,已吸引近1.3万名老人自愿加入,累计提供应急救助、日常照料等服务4万余次,成为老人安心、子女放心的暖心工程。
“老娘舅”:情法交融,巧解千家结
起源于八公山区山王镇的“老娘舅”志愿服务项目,自2010年由三位退休老党员发起,十五年来始终扎根基层,化解矛盾纠纷。项目借鉴“娘亲舅大”乡土习俗,志愿者奔走在田间地头,以“拉家常、讲情理、说法治”的朴实方式,成为群众信任的“自家人”。项目屡获殊荣,入选“中国好人榜”“全国人民调解能手”等。八公山区通过建机制、设调解室等举措,为“老娘舅”注入持久动力。十五年来,累计开展法治宣传700余场,服务群众1.5万余人次,化解各类纠纷1200多起,有效夯实了基层和谐根基。
“淮小童”:城乡牵手,双向赋能共成长
“淮小童”城乡互助成长计划由淮南蚂蚁力量志愿服务队发起,聚焦农村儿童课余陪伴与成长支持需求。项目以“城乡儿童手拉手”为主线,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联动社工、检察官等专业力量,开展法治启蒙、安全自护、兴趣拓展等主题活动80余场,服务儿童50余名。令人欣喜的是,项目还孵化出一支由本村青少年组成的“淮小童”志愿服务队,引导孩子从“受益者”转变为“服务者”,参与环境整治、普法宣传等实践,推动公益模式从“给予”迈向“共生”。
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项品牌同时获评,是肯定,更是鞭策。‘甘甘为淮’体系的核心,是让志愿服务真正融入社会治理肌理。‘一老一小一和谐’,正是我们推进‘志愿+治理’的生动实践。”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化品牌建设,完善激励保障机制,讲好淮南志愿故事,引导更多市民参与其中,共同营造友爱互助、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记者 孙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