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湘生院士的安理大情缘
(记者 程亮 刘墨 摄影报道)“我爱安徽理工大学。”在母校——安徽理工大学80周年校庆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面对记者,以一句朴实真挚的话语道出了心底最深沉的情感。
1956年,陈湘生出生于湖南湘潭,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1978年,他考入当时的淮南矿业学院(现安徽理工大学)矿井建设专业。尽管四十余载光阴流转,他仍清晰记得第一次来校报到的艰辛旅程。“我从陕西转了五、六趟车,好不容易到了水家湖车站。”陈湘生回忆道,当时交通极为不便,从水家湖到洞山没有客运班车,“最后只能爬上一节闷罐车,一路颠簸到了洞山。”言及此处,这位在科研领域驰骋多年的科学家不禁声音哽咽。
他补充介绍,当时的淮南矿业学院于1971年由合肥工业大学采矿系和地质系的煤田地质专业整建制迁回淮南,与淮南煤矿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办学初期,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异常艰苦。“我们当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用水问题。”陈湘生说,每天宿舍同学都需集体出动打水,“大家很默契,总会给下一批打水的同学留下一桶水。”这个温暖的细节,让他再次动容。正是在那样一段艰苦却充满温情的岁月中,师生、同学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安徽理工大学的求学经历,成为陈湘生人生的重要基石。如今,他已成为我国人工冻土力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等领域的权威专家,身兼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交通大学双聘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等重要职务。
尽管成就卓著,陈湘生始终心系母校。近年来,他多次返校开展学术交流,亲眼见证学校在科研与学术上的飞速发展。“看到母校的进步,我内心非常激动,更感到无比自豪。”他表示,每次回想起在安徽理工大学的求学时光,心情都难以平静,“正是那段难忘的经历,成就了今天的我。”
此次返校参加80周年校庆,陈湘生满怀喜悦。他对母校的未来充满期待:“我衷心希望安徽理工大学早日进入‘双一流大学’行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从当年乘坐闷罐车求学的青年学子,到如今誉满学界的院士,陈湘生以自己的人生轨迹诠释了安徽理工大学育人精神的传承与力量。他的安理大情缘,不仅是个人与母校的血脉相连,更是一代学子在时代浪潮中砥砺前行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