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今日视点 > 艰难岁月育深情 砥砺前行报春晖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艰难岁月育深情 砥砺前行报春晖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10/10 8:50:1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陈湘生院士的安理大情缘

(记者 程亮 刘墨 摄影报道)“我爱安徽理工大学。”在母校——安徽理工大学80周年校庆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面对记者,以一句朴实真挚的话语道出了心底最深沉的情感。

1956年,陈湘生出生于湖南湘潭,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1978年,他考入当时的淮南矿业学院(现安徽理工大学)矿井建设专业。尽管四十余载光阴流转,他仍清晰记得第一次来校报到的艰辛旅程。“我从陕西转了五、六趟车,好不容易到了水家湖车站。”陈湘生回忆道,当时交通极为不便,从水家湖到洞山没有客运班车,“最后只能爬上一节闷罐车,一路颠簸到了洞山。”言及此处,这位在科研领域驰骋多年的科学家不禁声音哽咽。

他补充介绍,当时的淮南矿业学院于1971年由合肥工业大学采矿系和地质系的煤田地质专业整建制迁回淮南,与淮南煤矿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办学初期,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异常艰苦。“我们当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用水问题。”陈湘生说,每天宿舍同学都需集体出动打水,“大家很默契,总会给下一批打水的同学留下一桶水。”这个温暖的细节,让他再次动容。正是在那样一段艰苦却充满温情的岁月中,师生、同学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安徽理工大学的求学经历,成为陈湘生人生的重要基石。如今,他已成为我国人工冻土力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等领域的权威专家,身兼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交通大学双聘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等重要职务。

尽管成就卓著,陈湘生始终心系母校。近年来,他多次返校开展学术交流,亲眼见证学校在科研与学术上的飞速发展。“看到母校的进步,我内心非常激动,更感到无比自豪。”他表示,每次回想起在安徽理工大学的求学时光,心情都难以平静,“正是那段难忘的经历,成就了今天的我。”

此次返校参加80周年校庆,陈湘生满怀喜悦。他对母校的未来充满期待:“我衷心希望安徽理工大学早日进入‘双一流大学’行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从当年乘坐闷罐车求学的青年学子,到如今誉满学界的院士,陈湘生以自己的人生轨迹诠释了安徽理工大学育人精神的传承与力量。他的安理大情缘,不仅是个人与母校的血脉相连,更是一代学子在时代浪潮中砥砺前行的生动写照。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