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上午,2025年全国科普月我市主场活动在淮南实验中学山南第一中学举行。今年全国科普月的活动主题是“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在当天开幕式上,与会嘉宾先后为获得中国科协表彰的“2024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和2025年淮南市“弘扬科学家精神”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选手进行颁奖。市科协还正式发布首批“淮南市科普研学路线”,以指导全市各大中小学科学规划科普研学线路,让广大青少年在参观实践中学习和了解科学知识。此次发布的首批线路主要有三条,第一条线路是“典籍寻智·《淮南子》探秘之旅”,线路主要包括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寿县二十四节气馆等经典场馆,主要展现淮南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二条线路是“煤海匠心·科创融合之旅”,线路主要包括九龙岗1号井遗址、矿山教育基地,淮南工匠学院、水滴空间劳动教育科创基地等,主要展现淮南煤炭开采工业遗存和现代化矿井安教育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在全国科普月淮南市主场活动现场,市卫健委、市应急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多个市直部门设置了科普展台,向学生宣传发放科普单页,传播科学知识;市科协所属各学会、协会和安徽理工大学、淮南联合大学等高校,还进行了无人机、机器狗、机器人表演, 引发现场观众阵阵欢呼;在现场举办的全市中小学科普作品展上,众多中小学生自己亲手制作的科技小发明引来围观,这些作品都是我市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以及市级科普竞赛中的获奖作品,是全市广大青少年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的生动体现,反映了我市近年来在科普全生产的先进技术,让广大青少年了解现代工业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第三条线路是“地质探秘·生态修复之旅”,线路主要包括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潘集大宗煤电固废利用基地、创大实业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示范工程等,让广大青少年探索蓝色星球生命起源、淮南煤矿固体废物处理先进技术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成果。
活动现场,记者了解到,在全国科普月活动期间,全市以“线上+线下”的模式,构建了“一个主场活动、十场精品活动、百场惠民活动”的总体框架,全市将陆续开展300多场重点活动,科普活动总数将近3000场,将形成全月有活动、周周有精彩、天天不重样的活跃氛围,为全市广大市民和青少年呈现内容丰富、亮点纷呈的科普盛宴。(记者 谢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