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淮南要闻 > 65万尾鱼苗淮河“安家”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65万尾鱼苗淮河“安家”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9/16 11:14:0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日前,凤台县举行2025年淮王鱼保护区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此次活动由凤台县农业农村局主办、凤台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承办,旨在进一步改善淮河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种群数量,造福子孙后代。
活动现场,一盆盆活蹦乱跳的鱼苗被依次倒入淮河中。此次放流的鱼苗品种丰富,包括长吻鮠(淮王鱼)、江黄颡、白鲢、鳙鱼、草鱼等65万尾。其中,长吻鮠(淮王鱼)作为保护区重点保护的珍稀鱼种,此次放流了4万尾。这些鱼苗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和检验的优质种苗,以确保其在淮河中能够健康生长。
      据悉,人工增殖放流是恢复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通过向天然水域投放鱼苗,可以补充和增加渔业资源种群数量,优化水域群落结构,对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凤台县高度重视淮河渔业资源修复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增殖放流活动,近6年累计投放各类鱼苗1200万尾,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淮河凤台段的水质明显改善,渔业资源逐渐丰富,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凤台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逐步引导市民群众共同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淮河生态的强大合力。(本报记者 贾 静 本报通讯员 常开胜 李 伟)
 
(责编:周伟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